福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福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
2015年4月15日
201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综合
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207.32万户,户籍人口674.94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197.4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743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306.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
初步统计,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9.16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6.0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352.15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2400.92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比为8.05:45.5:46.45。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80.48亿元,增长13.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0.87亿元,增长12.5%。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427.40亿元,增长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1.02亿元,增长7%。
价格水平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5%。
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0.77亿元,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200.48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22.93亿元,增长12.8%,牧业产值72.68亿元,下降2.1%,渔业产值412.44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24亿元,增长3.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55.37万吨,下降0.3%。
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水产、果蔬、食用菌、茶叶等特色产业产销两旺。全年食用菌干鲜混合产量15.35万吨,增长5.9%;茶叶产量2.48万吨,增长13.1%;蔬菜产量342.23万吨,增长5.7%;水果产量49.64万吨,增长9.2%;肉蛋奶产量38.2万吨,下降4.2%;水产品产量218.74万吨,增长5.3%。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年末共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9家,全年销售额660亿元。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7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4个。农业品牌创建成效显著,福建农业名牌15项,7项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各种休闲农场163家,农家乐273家,带动就业8900人,全年接待游客780万人次。科技兴农不断强化,年末共有57家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
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健增长,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816.87亿元,增长11.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8.63亿元,增长12.7%。
规模以上工业十大行业增加值总量达1288.47亿元,增长11.6%。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35.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4.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9%、纺织业增长13.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8.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2%、汽车制造业下降2.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6.6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2亿元;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3亿元;股份合作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32亿元;联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72亿元;有限责任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61亿元;股份有限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05亿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0.87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2.69亿元。
全年共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844家,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41.1亿元,增长11.0%。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8.62亿元,增长14.9%。民间投资稳步增长,有力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显著提高,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5.6%。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投资额56.9亿元,增长39.9%;第二产业投资稳步增长,投资额1219.95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投资占据主导位置,投资额3111.77亿元,增长13.9%。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江口、琅岐岛以及长乐航空新城、福清海港新城等重点区域建设扎实推进。新开工建设滨海大通道、东部快速通道和江阴港8号、9号码头泊位等一批项目,建成福清核电1号机组、江阴港铁路支线等一批项目。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平稳,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55.07亿元,增长15.0%。保障性安居工程稳步推进,完成投资额129.33亿元,增长32.1%,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面积833.35万平方米,竣工216.49万平方米。
城乡建设
年末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53.82平方公里。年末城镇化率66.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路网进一步完善,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8米以上)941.5公里,道路面积(8米以上)2277万平方米;全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22公里,建设完成904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新增更新农村客车78辆,年末建制村通客车率97.4%。公用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年新增更新公交车445辆,新辟公交线路18条,优化公交线路109条,年末全市共有公交线路331条,公交车4351辆,全年公交车客运总量68135万人次;全年新投入使用出租车900辆,年末共有各类出租车6345辆。年末市区共有自来水厂15座,综合生产能力230.5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47000万吨,其中市区生活用水7600万吨。全年市区液化气供气总量5.71万吨,其中家庭用气2.13万吨;天然气供气总量18895万立方米,其中市区家庭用气4778万立方米。全社会用电量361.32亿千瓦时,增长7%,其中居民用电76.59亿千瓦时,增长9.1%;工业用电209.46亿千瓦时,增长5.5%。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280公顷,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10031公顷,绿地率39.5%;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894公顷,绿化覆盖率42.9%。公园建设逐步优化,全年建成城市公园10座,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00公顷,年末城区共有公园84座,公园绿地面积305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