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印花税 10.55 -2.0
契税 24.61 -22.5
上划中央四税收入 592.84 7.7
金融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3181.2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9525.9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存款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5965.25亿元,比上年增长6.1%;住户存款余额469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7%。贷款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95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9%;住户贷款156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年现金净投放348.2亿元。
保险业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1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财产险收入81.11亿元,比上年增长9.3%;人寿险收入13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保险赔款支出70.35亿元,比上年增长50.4%。保险给付支出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证券交易市场规模扩大。全年证券市场完成交易额5.3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倍。本年新增企业境内上市公司6家,累计94家;全市证券交易开户总数133.58万户,托管市值2507.91亿元,增长75.9%。年末全市共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90家。本年新三板企业挂牌67家,累计挂牌104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人才不断加强。全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6家,国家、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10家,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9家,省级外资研发中心41家,省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8家。2015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8人,累计培育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9人,目前全市共有“千人计划”人才226人。
科技产出水平提高。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按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46个。
科技创新成绩明显。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4197件,比上年增长6.2%;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480件,比上年增长95.6%。全市获国家、省科技计划到位经费4.88亿元。
质量检验能力增强。全市共有国家级检测中心10个,国家级型式评价实验室1个,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7个,全年省级监督抽查我市产品786批次,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1067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2.34万台件,2015年新增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93项。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2所,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1.5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6.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949人。全市共有幼儿园370所,在园幼儿17万人。
表6各类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单位:个、万人
指标 学校个数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等学校 12 3.66 11.53 3.33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21 1.50 4.20 1.38
普通中学 179 7.14 21.1 6.69
职业高中 2 0.14 0.60 0.33
小学 197 6.19 34.84 4.95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民族宗教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3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站80个,博物(纪念)馆60个。全市人民广播电台节目8套,电视台节目10套,有线电视总用户达165万户。电视人口总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75家,动漫企业176家。全市档案馆10个,已向社会开放档案15.77万卷(件、册)。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2243个,其中综合医院8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8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710家,护理院11家,疗养院7家。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4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7万人;拥有医疗床位3.74万张,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3.62万张。全市实际参合农民55.05万人,人口覆盖率100%。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年完成诊疗5005.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6%。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34.90万平方米,新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23人。国民体质总体达标率达96.8%。创建成全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举办无锡国际马拉松赛等一批大型国际赛事。全年无锡籍运动员在全国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中共取得48个冠军,其中2项世界冠军。全市体育彩票销售达到22.78亿元,增长14.9%。
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年末有宗教活动场所270处,教职人员785名(不含散居道士)。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逐步扩大。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80.90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全年出生人口40571人,出生率8.47‰;死亡人口33769人,死亡率7.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51.10万人,比上年增长0.2%,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90.93万人,比上年增长1.4%,城镇化率75.40%。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61元,比上年增长8.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29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55元,比上年增长8.5%。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954元,比上年增长7.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466元,比上年增长7.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469元,比上年增长9.0%。
社会保障统筹实施。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36.27万人,扩面6.53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07.53万人,扩面7.66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00.37万人,扩面4.27万人。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8万人,扩面4.18万人。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97.29万人,扩面6.81万人。市区月低保标准提高至700元。年末在领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28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