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03-30 赤峰市统计局
赤峰市统计局
 
(2016年3月8日)
 
2015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严峻挑战,强力攻坚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国民经济总体上呈现平稳发展、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9.95万人,比上年减少0.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02.3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7.1%。全年出生人口为3.55万人,出生率为8.25‰;死亡人口为2.51万人,死亡率为5.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2‰。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9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82.5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701.72亿元,增长8.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3269元,增长8.2%,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6949美元。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5.4:48.4:36.2调整为14.9:47.4:3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58%和34.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4.7和2.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101.6%,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5%。在食品类价格指数中,粮食价格下降0.6%;食用植物油下降3.8%;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2%,干鲜瓜果下降4.1%。其它各类消费品价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或下降。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35.68万人。全市城镇新增登记失业人数2.25万人,新增就业人数3.17万人,登记失业率3.98%。全市农民工总量为62.5万人。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4.46亿元,比上年增加6.55亿元,增长6.7%;12个旗县区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超过3亿元,其中红山区超过20亿元,元宝山区超过10亿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25.3亿元,增加64.86亿元,增长18%。其中教育支出80.56亿元,增长1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03亿元,增长23.9%;医疗卫生支出35.25亿元,增长13.6%,住房保障支出17.15亿元,增长28.3%。
 
二、农业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2.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粮食总产量516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谷物500万吨,增长2.5%;豆类3.37万吨,下降28.7%;薯类(折粮)12.63万吨,下降27.5%。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4.5万吨,增长1.7%;甜菜84.44万吨,增长11.4%;蔬菜445.82万吨,下降8.6%;瓜果类27.37万吨,下降20.1%。
 
牧业年度(六月末)全市牲畜存栏2285.08万头(只),比上年增加70.49万头(只),增长3.2%。牲畜良种及改良种率88.3%;牲畜出栏率55.9%,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猪出栏362.53万口,牛出栏128.55万头,羊出栏706.01万只;能繁殖基础母畜存栏1113.02万头只,比上年增加30.86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46.36万吨,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13万吨,与上年持平;牛肉产量9.85万吨,与上年持平;羊肉产量9.10万吨,增长1.5%;禽肉产量12.06万吨,与上年持平。牛奶产量39.22万吨,增长5.8%;禽蛋产量34.20万吨,增长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747.5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9.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9.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冶金、能源、食品、医药、建材、纺织、化工和机械等八个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9.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9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8个百分点。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市原煤产量2406.55万吨,比上年下降11%;发电量226.7亿千瓦小时,增长1%。其中,风力发电57.02亿千瓦小时,增长3%;铁矿石原矿量2722.61万吨,下降4.9%;十种有色金属41.16万吨,增长3.5%;钢材319.67万吨,增长21.6%。其中,线材143.17万吨,下降4.3%;水泥503.89万吨,下降13.9%。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或下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0.2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实现利税103.72亿元,下降17.4%;实现利润60.17亿元,下降25.4%;产品销售率97.8%,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5.2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37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面积1064.1万平方米,下降14.1%;竣工房屋面积744.5万平方米,下降5.8%;房屋建筑竣工率7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370.89亿元,增长12.9%;集体经济单位投资35.96亿元,下降3.4%;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76.54亿元,增长27.8%;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488.71亿元,增长10.8%。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246.53亿元,增长15%;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5.58亿元,增长52%。从产业投资结构看,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05.96、599.16和466.99亿元,分别占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16.2%、47.1%和36.7%。从行业投资看,工业投资590.24亿元,增长40.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6.4%。
 
新开工项目2348个,增长29.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85.7亿元,下降33.4%。商品房销售面积251.6万平方米,下降13.3%;商品房销售额120.6亿元,增长3.5%。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08亿元,比上年增长8.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522.20亿元,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14.88亿元,增长7.4%。全年商品销售(营业)额1414.96亿元,增长12.7%。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708.70亿元,增长11.1%;零售业销售额604.27亿元,增长14.4%;住宿业营业额20.39亿元,增长14.1%;餐饮业营业额81.6亿元,增长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