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6-04-25 攀枝花市统计局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696.72万平方米,增长3.9%;房屋竣工面积79.02万平方米,增长23%;商品房销售面积104.75万平方米,下降13.7%;商品房待售面积44.28万平方米,增长33%。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20亿元,增长11.8%,其中,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07.91亿元,增长8.7%。按行业分,批发业15.22亿元,增长14.9%;零售业232.51亿元,增长11.3%;住宿业2.94亿元,增长10.5%;餐饮业35.53亿元,增长13.8%。
 
全年旅游总收入202.11亿元,增长34.7%。接待旅游总人数1659.86万人次,增长20%。全市共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18个,星级饭店、宾馆18个。
 
六、对外经济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45.68亿元,增长8.5%,其中:国内省外到位资金351.84亿元,下降10.5%;省内到位资金193.84亿元,增长76.8%。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5666万美元,下降14.8%。其中,出口总额21921万美元,增长28.7%;进口总额3745万美元,下降71.4%。
 
七、交通、通讯和邮电
 
全市等级公路3131.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4.72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62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2117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9232万吨,货物周转量502272万吨公里。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3.38万辆,其中,汽车14.04万辆,私人汽车11.59万辆;摩托车9.21万辆;营运车辆1.64万辆,出租汽车1597辆。
 
境内铁路营运里程181.6公里,与上年持平;境内火车站个数17个;全年完成铁路客运量171.8万人次,铁路货运量2232.67万吨。水路旅客周转量938万人公里,水路货运周转量990万吨公里。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1.55亿元,其中,电信业务主营收入9.92亿元,邮政业务主营收入1.63亿元。年末拥有邮电局(所)67处;全年报刊发行量2861.76万份;函件453.72万份;快递业务量528.51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9.7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16.29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数33.07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29.61万户。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34亿元,下降15.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6.40亿元,下降4.1%。
 
全年国税组织收入35.67亿元,下降27.7%,其中,税收收入36.52亿元,下降26.8%;增值税27.56亿元,下降30.4%;消费税1.09亿元,增长65.3%。地税组织收入40.93亿元,下降21%,其中,税收收入37.51亿元,下降19%;营业税收入11.35亿元,下降8.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56.81亿元,比年初增加31.25亿元,增长3.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62.44亿元,比年初增加30.46亿元,增长7.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97.15亿元,比年初增加38.66亿元,增长5.9%。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1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9.69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53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2.16亿元。保险赔款支出7.79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3.94亿元,人寿保险赔款支出3.8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普通中等学校58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小学65所,幼儿园208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5040人;普通中等学校在校生80055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66875人;小学在校生74130人;幼儿在园儿童数30803人。专任教师总数12252人,其中,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5676人,小学专任教师495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61%,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全年各项专利申请数2092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80亿元;安排科技项目1336项,其中,安排高新技术项目303个,当年新上高新技术项目191个;各类科技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5项,其中省部级奖15项;科技新增经济效益12.99亿元。
 
全市拥有国内专业技术人员58999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2990人,农业技术人员771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博物馆和展览馆3个;文化(艺术)馆50个,其中,文化站44个;剧场影院7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总量84.72万册。乡镇广播电视站43个,352个行政自然村全部开通广播和电视。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52%,比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
 
全市拥有医院、卫生院7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站6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599人,其中:执业医师2528人,注册护师、护士3690人。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10097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91‰,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89%。
 
全市拥有体育场(馆)6个,各级体育社会团体56个,全民健身路径73条,社会体育指导站267个。全市各类运动队夺得全国比赛金牌7枚,银牌2枚,铜牌5枚;省级比赛金牌8枚、银牌6枚、铜牌6枚。全年举办了35次全民健身活动,参加活动人数5.08万人。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市“五创联动”年度攻坚项目基本完成,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取得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资格,完成国家园林城市申报准备,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0.1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开展市区视野区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新增公共绿地2.69万平方米。乡村环境持续改善,新建幸福美丽新村76个、新村聚居点32个,建成农村廉租房161套。
 
全年发生工矿企业生产事故13起,比上年减少2起,下降13.3%;死亡人数18人;安全事故死亡36人。未发生工伤事故死亡事件。
 
十二、人口
 
年末户籍总人口110.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76万人,非农业人口58.89万人;男性人口56.43万人,女性人口54.2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10238人,当年死亡人口65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31‰。年末常住人口123.25万人,城镇化率为64.74%,比上年提高0.71个百分点。全年办理结婚登记10064对,离婚登记4344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