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生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继续改善,经济文化建设成效显着,为“十二五”画上圆满句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一、综合
(一)总体经济
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12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223.67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879.49亿元,增长8.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501元,比上年增长6.4%。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2014年的5.2∶19.9∶74.9调整为2015年的5.0∶19.3∶75.7。
“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4%、8.6%和10.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7.5∶23.8∶68.7调整为2015年的5.0∶19.3∶75.7。
(二)财政
全年全市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0.49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50亿元,增长10.0%。在地方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4.71亿元,增长30.2%;营业税23.66亿元,增长10.7%;企业所得税14.08亿元,增长1.1%;个人所得税4.09亿元,增长19.3%。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1.13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6.9%。全年财政民生支出128.43亿元,增长25.2%,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1%,比2014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3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7亿元,增长26.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21亿元,增长1.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9.09亿元,增长15.7%;住房保障支出8.31亿元,增长17.0%。
“十二五”期间,全市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达到1171.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达到35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达到661.3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2.1倍和2.3倍,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4.5%、17.1%和16.8%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新建投资879.29亿元,增长22.1%;扩建投资23.2亿元,增长17倍;改建投资7.34亿元,增长3.31倍。全年施工项目730个,增长3.8%,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41个,增长1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36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投资26.34亿元,下降34.8%;第三产业投资966.34亿元,增长26.8%。分区看,秀英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5亿元,增长28.1%;龙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2亿元,增长33.8%;琼山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24亿元,增长40.8%;美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4.62亿元,增长18.4%。
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快增长。随着我市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拓宽投资领域,民间投资已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推手。2015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96.42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增幅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9.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8.7%。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市67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5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8%。新海港一期、西环高铁海口段、马村港区二期等项目竣工,海秀快速路、万达城市综合体等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美兰机场二期扩建、新海港二期、南渡江引水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开工建设。
表1:2015年分产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产业(行业)名称
投资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1012.04
23.2
第一产业
19.36
2.6
第二产业
26.34
-34.8
制造业
17.05
-47.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39
45.9
建筑业
2.92
-14.8
第三产业
966.33
26.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48.38
12.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1.00
60.1
批发和零售业
22.00
-6.5
住宿和餐饮业
53.04
76.2
金融业
1.75
114.2
房地产业
534.76
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