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6-04-10 邵阳市统计局
 
证券市场行情火爆。年内在邵4家证券营业部新开户数43763个,比上年增长276.9%,股民保证金16.75亿元,增长73.9%,年内交易量2878.14亿元,增长140.3%,股票买入量1436.63亿元,增长139.4%,卖出量1441.51亿元,增长141.39%。
 
保险业务发展稳定。年末全市共有27家保险公司,其中财险10家,寿险17家。全市保费收入合计5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79亿元,增长15.9%,人身险保费收入36.06亿元,增长18%。保险密度619元/人,比上年上升19元/人,保险深度3.70%,比上年上升0.27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各项保险赔付金额达18.86亿元,增长19.8%,其中财产险赔付7.87亿元,增长17.9%,人身险赔付额10.99亿元,增长21.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3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0.84万人,与上年持平,在校生2.82万人,毕业生0.7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74万人,增长7.5%,在校生7.13万人,毕业生2.46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21万人,增长4.2%,在校生12.04万人,毕业生3.85万人。初中和小学共招生19.71万人,增长1.7%,在校生89.96万人,毕业生18.3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04万人,在校生0.2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22万人,增长7.4%。各类民办学校89所,在校学生9.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
 
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年末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达到335家,比上年增加56家,其中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企业59家。全部高新企业实现产值840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全年专利申请量2334件,比上年增加677件,增长40.9%,其中发明专利338件,增长29.3%,专利授权量1518件,增长53.6%。签订技术合同60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6亿元。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8170万元,增长19.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巩固。年末全市共有市级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纪念馆9个。有线电视用户68万户,与上年持平,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文化产业逐步壮大,实现增加值62.7亿元,占GDP的4.52%。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祁剧演员肖笑波荣获戏剧表演国家最高奖项梅花奖,填补了祁剧空白。完成“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活动和“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1025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9750场。成功举办邵阳市第三届艺术节。完成1569个行政村广播“村村响”,10309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医疗卫生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137个,比上年增加64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296个,拥有床位总数3.3万张,比上年增长10%,卫生技术人员2.91万人,增长7.4%,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万人,增长7.1%,注册护士1.1万人,增长11.1%。
 
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160余次,参与活动的人数达130万人次,建成体育健身工程400套、室外健身路径工程848个,邵阳健儿在省以上竞赛中获金牌72块,其中国家级金牌13块。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21.37万人,比上年增加2.39万人。全市常住人口726.1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79.61万人,女性人口346.56万人,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为304.63万人和421.5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1.95%,比上年提高2.03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口76.2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5%。年内出生人口10.94万人,出生率13.32‰,死亡人口3.14万人,死亡率3.82‰,自然增长率9.5‰。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对象达到28279人,发放奖励扶助金2715万元,分别增长12.8%和12.3%;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达到1949人,发放扶助金801万元,分别增长13.1%和80.4%。
 
居民收支稳步增长。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84元,比上年增长11.1%,恩格尔系数为34.3%,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70元,增长8.9%;人均消费支出12733元,增长11.4%,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20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6元,增长11.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359元、人均经营净收入2202元,人均消费支出7450.20元。
 
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74.20万人,其中在职职工47.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1.0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63万人,分别增加1.08万人和4.1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52.72万人,增加0.09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4.1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2.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为33.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2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耕地面积保持稳定。全市耕地面积446.10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39.71千公顷,旱地面积106.39千公顷。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70.9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39千公顷,绝收面积9.3千公顷。
 
水利资源保障充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76.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2427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582.2毫米,年末水库蓄水12.7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62亿立方米;全年用水总量26.47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65立方米。
 
环境治理富有成效。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96%,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7%,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为98474吨和25825吨,化学需氧量相比2014年削减1303吨,二氧化硫相比上年增加2217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6.5%,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面积120平方公里,城市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植树造林、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进展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1.03%,比上年提高0.55个百分点,“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深入推进,植树造林54.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完成投资0.8亿元。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市区绿地率达到31.26%,绿化覆盖率达到60.48%,人均公园绿地达10.9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