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奋发图强,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现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全市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进中有优”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增速缓中趋稳。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9.3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08.05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79.56亿元,增长12.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19100元,比上年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8:38.2:40.0调整为21.6:36.6:41.8,三产业比重提升了1.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80.8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占GDP的比重为63.5%。
财政收支运行良好。全市财政总收入13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3%。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37.14亿元,增长12.43%,增速高出全市0.4个百分点。全市一般预算收入91.97亿元,增长15.35%,其中税收收入43.40亿元,增长7.27%;非税收入48.56亿元,增长23.7%。全市上划中央收入30.25亿元,增长4.53%,上划省级收入8.83亿元,增长6.3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2.9%,相较上年有所下降。全市一般预算支出423.26亿元,增长22.20%,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17亿元,增长28.38%,医疗卫生支出45.62亿元,增长14.12%,节能环保支出7.29亿元,增长3.20%,农林水事务支出50.31亿元,增长13.56%。
工业实力总体提升。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27.90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GDP的比重为30.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3.3%;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562家,比上年增加57家,其中:过20亿元企业4家,过10亿元企业15家,过5亿元企业65家;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232.5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为45.5%,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
民生改善持续推进。全市2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年农村公路建设396.92公里,为省定任务的109.3%;新增城镇就业50591人,为省定任务的103.2%;农村危房改造22900户,为省定任务的204.5%;农垦危房改造963户,为省定任务的100%;救治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004人,为省定任务的100.4%;建设社区矫正中心6个,为省定任务的100%;新增养老服务床位1706户,为省定任务的100%;行政村配电网改造60个行政村,为省定任务的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参加农民人数627.14万人,比上年增加4.1万人,参合率达到98.5%,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低保覆盖率达到9.3%,与上年持平。
二、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平稳。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可比价)。种植业完成产值240.08亿元,增长3.5%,粮食产量达到326.40万吨,比上年增长1.6%,油料总产量17.37万吨,增长8.1%,烟叶产量1.13万吨,减少21.3%,水果总产量82.13万吨,增长5.4%。畜牧业完成产值145.38亿元,增长5.9%,年内出栏生猪965.34万头,下降1.1%,牛出栏37.09万头,增加4.9%,羊出栏55.65万头,增加12.4%。肉类总产量81.54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1.88万吨,增长2.5%,牛奶产量4.92万吨,增长7.3%。林业完成产值17.81亿元,增长6.9%。渔业完成产值12.91亿元,增长4.9%,水产品总产量10.7万吨,增长0.9%。
表1:2015年邵阳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26.40
1.6
其中:水稻
309.03
1.7
蔬菜
248.5
7.3
油料
17.37
8.1
烟叶
1.13
-21.3
水果
82.13
5.4
肉类
81.54
0
禽蛋
1.88
2.5
牛奶
4.92
7.3
水产品
10.70
0.9
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用电量12.6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2%。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40.71万千瓦,增长1.4%。建成农村公办幼儿园25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93所,改造农贸市场30个,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38.5万人;全年投入专项资金5.71亿元,增长54.3%,年末农村贫困人口74.46万人,比上年减少21万人。
现代农业发展加速。粮食播种面积897.17万亩,稳定在900万亩左右,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33.32万亩,农产品加工企业5227家,实现销售收入410.74亿元,增长17.2%,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龙头企业39家,增加建成油茶、奶业、药材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245万亩,创建省部级畜禽渔标准化示范场53个。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319.5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9%,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工业稳步发展。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11.6%(现价),其中规模工业(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产值增长11.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7%,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8.4%;大中型企业增长4.9%;轻工业增长13.1%,重工业增长8.6%;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7%;省级重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