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实施重点项目656个,完成投资711.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8.3%。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0.5亿元。东誉城等13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日发纺机等68个重点项目竣工投运。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见图4)。分区域看,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4亿元,增长11.1%;三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15亿元,增长14.1%。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6.6亿元,增长6.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17.41亿元,增长12.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08亿元,增长11.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0.46亿元,增长14.8%。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
中小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9.5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1%。其中,进口总额13.29亿美元,下降22.5%;出口总额16.26亿美元,增长30.6%。中小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16.05亿美元,增长19.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逐步提升。全年铁路客运量108.11万人,铁路货运量296.89万吨;公路客运量5173万人,公路货运量8514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9205万吨,比上年增长13.6%;集装箱吞吐量18.5万标箱,增长62.2%。宁安城际铁路、马滁高速建成通车,205国道北段、347国道郑蒲港段完成改造。商合杭高铁含山段开工建设,226省道二期顺利推进,367省道改建工程开工。慈湖综合码头、天顺港集装箱堆场建成,马鞍山口岸郑蒲港对外扩大开放获得国务院批准。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2.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7.3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5.5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90.27万户;其中,3G、4G用户102.8万户。年末宽带用户42.72万户。
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开通了上海游客游马鞍山直通车,启动了2015金秋“上海万人游马鞍山”活动。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7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071万美元,增长18.6%。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2.63万人次,增长14.6%。年末星级饭店19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8家。大青山和鸡笼山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评定。现有A级景区28处;其中,4A级景区5处。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10亿元,比上年增长3.6%(见图5)。税收收入174.48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为83.1%。地方财政收入130.81亿元,增长8.1%。财政支出202.23亿元,增长10.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99亿元,增长12.3%;民生支出168.34亿元,增长12.2%。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09.71亿元,比年初增加136.38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697.19亿元,比年初增加59.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84.2亿元,比年初增加80.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73.83亿元,比年初增加3.98亿元;中长期贷款644.38亿元,比年初增加57.31亿元。
保险事业有序发展。全市各类保险机构25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8亿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13亿元,下降6.4%;人身险保费收入17.91亿元,增长7.5%。
九、城市建设
城乡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建成区面积9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5.15%。新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60公里。改造县乡公路78公里、乡村公路180公里。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1.3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1.2万套。开展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两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纺织新村等22个老旧小区的公共设施改造和绿化环境提升。
城市绿化水平提高。完成花雨路、公园路、雨山路、丰收路等城市绿道改造。各县全力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新增绿地面积85公顷,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94%。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年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专利申请量7960件,比上年增长27.7%。承担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1项。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0亿元,比上年增长5%。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256家,高新技术产品1311个。民营科技企业464家,技工贸总收入130亿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31.61亿元。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秀山实验小学、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郑蒲港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开展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办学改革。全市高等院校6所;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629所,其中,幼儿园256所,小学248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普通中学105所。全市省一类幼儿园10所,省示范高中11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2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5所。全市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0.41万人、教职工2.37万人。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7.47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17.7%。
人才队伍建设富有成效。全年举办人才招聘会38场,引进各类人才1107人。新增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化,开展培训2.17万人次。25个引智项目被国家和省批准立项,3个项目获批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增设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10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圆满举办了第27届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第30届“江南之花”群众文化活动、第八届音乐节、第六届“周末大舞台”、“美丽星期六”市民音乐会和第二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115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5个,文化馆7个;建有农家书屋517个,藏书均超过2000册。全市人口密集的街道、社区建有自助图书馆1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县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3个,城市数字影院14家,实现了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综合档案馆7个,档案资料155.1万卷(件),总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