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6-05-31 南宁市统计局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14.80亿元,增长35.83%;第二产业投资991.09亿元,增长9.59%,其中工业投资961.41亿元,增长12.83%;第三产业投资2312.53亿元,增长18.90%。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见表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5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9%。其中,商品住宅投资465.04亿元,增长26.29%;办公楼投资44.77亿元,增长8.9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64.94亿元,增长6.77%。商品房施工面积5174.93万平方米,增长14.51%;商品房竣工面积574.97万平方米,增长23.54%;商品房销售面积1000.73万平方米,增长24.69%;商品房销售额665.08亿元,增长25.05%。(见表4)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6281.54万吨,比上年增长9.46%。旅客运输总量8226.25万人,下降5.41%。其中,铁路货物运输量333.44万吨,下降15.09%;铁路旅客运输量2138.66万人,增长42.37%;公路货物运输量33064万吨,增长10.08%;公路旅客运输量6499万人,下降3.03%;水路货物运输量2879.1万吨,增长6.1%;民航旅客发送量547.6万人,增长11.12%;航空货邮发送量5万吨,与上年持平。
 
邮电通信: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7.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7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3.62亿元,增长25.59%;邮政业务总量4.33亿元,下降19.07%。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816.41亿元,增长15.4%。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39.24亿元,增长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7.44亿元,增长45.5%。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7%,通讯器材类增长37.4%,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5.8%,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9.2%,家具类下降2.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35.3%,日用品类增长0.6%,粮油、食品类增长54.3%,饮料类增长48.3%,烟酒类增长8.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0.04%,化妆品类增长4.0%,金银珠宝类增长5.4%,中西药品类增长28.0%。
 
全年商品销售总额436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七、对外开放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6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27%。其中,出口总值202.48亿元,增长25.99%;进口总值161.97亿元,增长20.03%。
 
招商引资:全年区外境内实际到位内资925.33亿元,增长8.04%。全年外商直接投资7.01亿美元,增长9.63%。年末全市实有三资企业1008家,其中建成投产三资企业577家。
 
开发区:年末全市共有开发区、工业集中区15个。其中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年末累计入园企业13322家,比上年末增加1913家;财政收入78.7亿元,比上年下降2.8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45.22亿元,增长23.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8.39亿元,增长18.19%。
 
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8159.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6%;接待境外旅游者51.09万人次,增长17.99%。其中,外国游客39.63万人次,增长28.04%;港、澳、台同胞11.45万人次,下降7.29%。国内旅游收入729.93亿元,增长21.91%。国际旅游收入2.05亿美元,增长25.17%。年末全市实有星级宾馆51家。拥有4A级旅游景区19个。拥有旅行社103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5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全年财政收入572.48亿元,比上年增长8.7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6.79%,比重比上年上升0.06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7.05亿元,增长8.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25.97亿元,增长10.4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7.69亿元,增长13.30%。财政支出中,投向节能环保、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的支出增长较快。其中,节能环保支出20.30亿元,增长128.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11亿元,增长24.62%;教育支出92.49亿元,增长22.54%。
 
金融: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机构31家,营业网点1194个。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257.77亿元,增长15.5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700.37亿元,增长6.9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228.66亿元,增长16.04%。
 
保险: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37家,其中,财险公司21家,寿险公司16家。全年保费收入12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4.36亿元,下降3.99%;寿险保费收入68.55亿元,增长34.37%。全年各项保险赔款及给付42.95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及给付27.45亿元;寿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5.5亿元。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40.23万人,比上年增加10.57万人,增长1.45%,其中市区人口290.46万人,增加6.08万人,增长2.14%。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28‰,比上年增长0.1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23‰,比上年增长0.1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05‰,比上年增长0.01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698.61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06元,比上年增加2031元,增长7.5%。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408元,比上年增加832元,增长9.7%。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