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23.30亿元,增长24.4%,其中财产险收入32.87亿元,增长10.6%;人寿险收入90.43亿元,增长30.3%。全年赔款和给付51.38亿元,增长37.9%,其中财产险赔付19.97亿元,增长19.7%;人寿险赔付31.41亿元,增长52.7%证券。
证券市场回归理性。全年证券交易额7946.99亿元,下降30.6%;基金交易额155.53亿元,下降11.2%;债券交易额3.91亿元,下降68.0%。全年期货交易额605.76亿元,下降30.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5%,比上年度提高0.8个百分点。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2.45%,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全市获国家科技奖3项,其中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2项。全市专利授权12489件,发明专利授权939件,增长47.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86件。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93.86亿元,增长14.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不断加快。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688.54亿元,增长45.8%。
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扩大。新创建省优质园31所,占成型园总数的77%,占比列全省第一。义务教育实现高位全域均衡发展。新创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36所,建成比例达88%。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稳步推进。全市高考再创佳绩,本二以上达线人数连续9年超万人,高分层人数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新增四星级高中1所,四星占比达40%。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成效明显。全年新增本科专业16个,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27名。年末全市拥有小学149所,在校学生22.00万人;初中149所,在校学生10.94万人;高中37所,在校学生6.14万人;职业高中3所,在校学生0.26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所,在校学生2.13万人;普通高等学校7所,在校学生5.9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102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打造“泰州掌上图书馆”手机移动阅读APP,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体书店、阅读书吧建成并对外开放,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9个。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果丰硕。全年创成一批带有鲜明泰州烙印的文艺精品,大型现代淮剧《赶鸭子下架》在各类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广播文艺作品《桑梓情深话梅郎》获得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提名奖,《花开等你来》泰州风情组歌等18个作品参选2016年度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公共文化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2016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开展“书香泰州”全民阅读活动,圆满举办“2016胡瑗读书节”,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87.5%。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98.38万册,电子图书藏量28.52万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7.2%。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963家,其中医院、卫生院183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323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2177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12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317人、注册护士10172人。其中乡镇卫生院116个,床位5187张,卫生技术人员5819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0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打造“康泰之州、运动之城”,构建“1+4+N”体育健身场馆格局。实施民生体育“十百万工程”,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体育设施建设,为12000多名市民提供健康评估测试并建立健康档案。推动社会优质体育设施资源对外开放,率先试点推行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最大限度满足市民体育健身需求。主动承办体育赛事活动。成功举办中欧乒乓球冠军对抗赛、第十一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泰州“铁人三项”亚洲杯,顺利实现“泰铁”“两年三步跳”,从业余赛直接升格为洲际性比赛。
十一、资源环境、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着。全市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海陵、姜堰获得国家生态区正式命名,靖江、泰兴、高港通过国家生态市(区)考核验收,全市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85个,覆盖率高达95.5%。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8%,优良天数同比增加4天,其中空气质量优的天数同比增加45天;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74.0%,环境污染治理项目842个;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7.5%;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100%。
节能降耗压力较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970.0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077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7.0%。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98.7万吨标准煤,增长49.8%,万元产值能耗4.7943吨标准煤/万元,增长11.1%;石化工业42.54万吨标准煤,增长19.0%,万元产值能耗0.1344吨标准煤/万元,增长8.7%。高耗能投资回落较快。全年高耗能制造业投资下降17.9%,高耗能制造业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下降7.3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03起,上升7.5%;死亡265人,下降7.0%。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451起,死亡211人,事故起数上升5.4%,死亡人数下降10.66%。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65人,下降15.1%。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508.21万人,增长0.07%,其中市区163.98万人,其中女性249.25万人,性别比103.90,比上年下降0.11。当年出生人口4.66万人,人口出生率9.17‰;死亡人口3.67万人,人口死亡率7.23‰;人口自然增长率1.9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4.58万人,其中市区162.60万人。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2%,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