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86.15亿元,比上年下降8.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04亿元,下降7.5%。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76.71亿元,下降4.6%。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8.63亿元,增长0.1%。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130.03亿元,比年初增加307.5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04.40亿元,比年初增加193.8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353.41亿元,比年初增加220.2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61.21亿元,比年初增加21.93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11.4%,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增长42.7%,寿险保费收入增长32.9%。全年支付各类赔付33.14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财产险赔付增长23.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增长43.4%,寿险赔付增长39.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幼儿园408所,在园儿童8.31万人;普通小学263所,在校学生16.36万人,毕业生2.68万人,专任教师1.10万人;普通中学174所,在校学生12.98万人,毕业生4.77万人,专任教师1.2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所,在校学生2.64万人,毕业生0.88万人,专任教师1755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5.81万人,毕业生1.6万人,专任教师3620人。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66.24亿元,增长17.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8.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0家,比上年新增57家。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49家,较上年增加11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52家,较上年增加2家。重点科技成果登记290项。全市专利受理量为9874件;专利授权量为3667件,其中发明专利522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6年末,全市文化事业人员共有4285人。全市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187个,其中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20个,文物事业机构8个,艺术事业机构19个,公共图书馆14个,博物馆纪念馆机构18个。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书238.85万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9%。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949个(含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7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全市卫生机构人员36650人,比上年增加105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459人,比上年增加370人;注册护师、护士13965人,比上年增加80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6347张,较上年增加1160张。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88个,专职体育人员121人。全市参加省以上运动会人数达559人,获得64枚金牌、67枚银牌和62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13.00万人,户籍人口为394.3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13万人,出生率为7.94‰,较上年下降1.2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48万人,死亡率为6.28‰;自然增长率为1.66‰。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61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35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7元,比上年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728元,增长10.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183元,增长10.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7%。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08.82万人、145.45万人、51.06万人、58.54万人和45.0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31万人、3.21万人、1.22万人、1.16万人和0.99万人。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9%、98%、98%。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4.07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10.07万人。
十二、资源和安全生产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70.85千公顷,较上年增加1.46千公顷。全市共有矿产资源88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矿种48种。
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247天。全市森林面积1380.5千公顷,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0.93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5.04%。截至年底,自然保护区5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肇事、生产安全、火灾事故1379起;死亡502人。其中交通事故932起,造成442人死亡;生产安全事故41起,死亡60人;火灾事故406起,死亡0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据以《2017年宜昌市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组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3.由于生产安全统计口径发生变化,生产安全事故数据与上年不可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