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循五大发展理念,适应引领新常态,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核,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26.75亿元,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95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736.25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931.55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8.9:43.1:4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市粮食总产量412.4万吨,同比下降3.6%;亩产420.5公斤,同比下降1.5%。全市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65.7亿元、15.8亿元、66亿元和11.5亿元,分别增长3.8%、7.7%、4.3%和5.7%。
现代农业取得成效。全市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107.8万亩,其中农业、林业、畜牧养殖、渔业基地分别为89万亩、16万亩、1.1万亩和1.7万亩。发展“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74家、产品338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0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2家,市级541家。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达910个、新增357个。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至404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8个产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8.6%。列入统计的195种工业产品中有114种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8.5%。主导产业支撑作用突出,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产值8620.7亿元、增长6.9%。其中,机械产业产值1387.6亿元、增长13.3%,木业产值1214.6亿元、增长7.3%,食品产业产值2205.8亿元、增长5.4%,冶金产值1208.2亿元、增长14.9%,化工产值1032.2亿元、增长8.6%,医药、纺织、建材行业产值分别下降0.5%、2%和4.3%。新兴及高端产业较快增长,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1970.9亿元、1867.9亿元和612.8亿元,增长10.6%、11.2%和3.7%。企业群体不断壮大,产值过亿元企业2317家,完成产值10132亿元、增长13.1%;327家年初以来新纳入企业实现产值475.4亿元、增长172%。全年累计工业用电289.9亿千瓦时、增长8.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482.3亿元、增长4.3%,利润522.4亿元、增长1.3%,利税775.8亿元、增长3.1%。有2280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同比减少80家;1809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同比减少130家。
全市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0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8.2亿元、增长6.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606.5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2595.9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三引一促”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稳定。全市4615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603.3亿元,增长1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6.5亿元,增长74.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54.9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91.9亿元,增长1.7%。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025.9亿元、增长18.3%,占全部投资的56.2%,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1144.6亿元、增长10.1%,占工业投资的56.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95.3亿元、下降6.5%。全市民间投资3049.7亿元、增长2.8%。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126个、同比增加1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69个、同比增加43个,完成投资1272.2亿元、增长12.2%。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74.5亿元、下降4.7%;新开工面积845.2万平方米、下降16.7%。商品房销售面积1012.2万平方米、增长15.8%;商品房销售额435.5亿元、增长21.5%。
“三引一促”成效显着。全市引建招商引资项目1353个,到位市外资金1360.4亿元、增长5.4%。其中,产业招商项目到位资金1112.8亿元,占总量的81.8%;融资、向上争取无偿资金和政策性资金247.6亿元,占总量的18.2%。全市新引建500强项目20个,到位资金47.3亿元;续扩建500强项目22个,到位市外资金37.1亿元;新签约500强项目22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740.3亿元。全市累计引进284名“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省级以上人才,2868名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3397名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十万人才回乡行动”联系在外人才11万余人。全市累计引进技术620项,与市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464家。
四、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88亿元、增长11.3%。从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零售额267.9亿元、增长11.3%,零售业完成零售额2052亿元、增长11.4%;住宿业完成零售额15.2亿元、增长10.3%,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52.9亿元、增长10.4%。从区域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80亿元、增长11.3%,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8亿元、增长11.2%。从类别看,限额以上企业27大类商品类值中有25类商品保持增长、增长面达81.5%,其中,服装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书刊杂志类、汽车类和中西药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7%、12.2%、18.1%、9.7%和39%。
临沂商城交易活跃。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3783.5亿元、增长18.1%,实现物流总额5825.6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942.3亿元,分别增长16%和63.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5%。
对外贸易稳中向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80.2亿元、增长6.5%;其中出口401.9亿元、增长6.6%,进口178.3亿元、增长6.5%,全市利用境外资金5.1亿美元、增长27.6%,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60%。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606亿元、增长46%。举办资本交易大会、中国(沂南)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中国兰陵(苍山)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等经贸类展会109个,展出面积123.6万平方米、增长42.6%,获评“2016年度中国会展最具办展幸福感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