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扬州市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的工作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49.38亿元,可比价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49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2197.63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000.26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0:50.1:43.9调整为5.6:49.4:4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9150元,增长9.2%。
2016年末全市有各类法人单位86991家,产业活动单位11550家。全市新登记民营企业21656户,注册资本885.36亿元,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1794户。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2307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300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904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604人。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97.8%,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5336人。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2.4。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4%。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八大类指数分别是:食品烟酒类104.0、衣着类101.9、居住类10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101.5、交通和通信类98.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101.8、医疗保健类110.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102.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5。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28.3万亩,总产300.3万吨,继“十二连增”后首次出现下降。生猪出栏128.5万头,下降3.2%。家禽出栏4315万只,增长3.1%。年末生猪存栏70.5万头,下降3.1%。家禽存栏1443万只,下降1.4%。肉类总产量18万吨,下降0.8%。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8.8亿元,增长4%。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19万亩,比上年扩大1万亩。特种水产养殖面积105万亩,同比扩大1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40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
全市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2703个,其中列入名录的家庭农场有454个,经营面积9.4万亩。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达41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0家,市级148家,县级213家。市级以上农(渔)业园区5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45家。新建高标准农田20.45万亩,设施农(渔)业13.93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8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27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099.6亿元,增长7.5%,工业增加值增长9.2%。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489家,比上年增加26家,占全部规上企业的55.0%。亿元企业完成产值954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4.5%。其中完成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9家,50-100亿元的10家,30-50亿元的23家,10-30亿元的132家,5-10亿元的255家,1-5亿元的1060家。
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404.6亿元,增长10.3%。“三新”产业完成产值1623.7亿元,占全市的16.1%,增长7.1%,其中,114家新材料企业完成产值839.8亿元,增长7.8%;78家新光源企业完成产值322.7亿元,增长7.7%;58家新能源企业完成产值461.2亿元,增长5.4%。
五个千亿级产业累计完成产值6815.4亿元,增长6.8%,其中,汽车产业1326.1亿元,增长11.2%;机械装备产业3521.6亿元,增长6.6%;新能源和新光源产业783.9亿元,增长6.3%;石化产业1033.6亿元,增长6.0%;船舶产业257.4亿元,下降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03.1亿元,增长6.6%;实现利润603亿元,增长2.5%。
全社会用电量225.37亿千瓦时,增长6.6%。第一产业用电量4.73亿千瓦时,增长15.7%;第二产业159.08亿千瓦时,增长2.7%,其中,工业用电156.6亿千瓦时,增长2.7%;第三产业27.15亿千瓦时,增长15.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4.41亿千瓦时,增长18.1%。
表1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16年
产量
比上年±%
原煤
万吨
25.48
-24.5
原油
万吨
133.01
-14.5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209.27
-0.04
烧碱(折100%)
万吨
27.03
-3.0
合成纤维聚合物
万吨
199.22
4.4
水泥
万吨
996.98
-12.1
钢材
万吨
369.59
14.0
塑料制品
万吨
14.18
11.7
纱
万吨
18.32
1.9
服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