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7-05-11 苏州市统计局
 
“两新一改”投资占比提高。全年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410.1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5.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820.22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41.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427.0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72.0%,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966.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8%;商品房施工面积1212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4%;商品房竣工面积1882.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8%;商品房销售面积2494.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25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4%。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稳步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92亿元,比上年增长9.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4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1%;家具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3%;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6%。
 
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特色商业街18条,拥有亿元以上市场82个,实现市场成交额5878亿元,比上年增长5.6%。新型商业模式迅猛发展。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互联网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9.1%。
 
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1.56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61.33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1294.80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6.5%。年末全市共有5A级景区6家(11个点)、4A级景区36家,五星级饭店29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0家,其中国家级2家。苏州获评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地级市。游客满意度和旅游市场秩序指数保持全国前列。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基本稳定。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8081亿元,其中出口10817亿元,进口7264亿元。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比上年增长8.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3.6%,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看,全年对美国出口比上年增长4.8%,对东盟出口增长4.0%,对欧盟出口增长3.2%,对日本出口下降8.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20.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发展良好。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4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服务外包平稳发展。全年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128.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66.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
 
使用外资层次提升。全年新设外商投资项目784个,实际使用外资60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2.8%,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实际使用外资占比50.0%。区域性外资总部集聚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新设具有地区总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资企业30家,年末累计超过250家。
 
“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7%,其中第三产业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占比56.6%;民营企业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占比74.9%。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15.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4%;完成营业额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2%。“一带一路”战略效应进一步显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议投资额5.99亿美元,占比达18.8%。
 
开放水平继续提升。苏州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51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在我市复制推广。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4家、省级开发区3家、综合保税区7家、保税港区1家。“苏满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运能不断提升,全年累计发运出口班列120次,运载货物10706标箱,货值9.77亿美元。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2680.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8.12公里。全市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3.2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24.74亿人公里,均比上年下降5.8%。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1.34亿吨,货物周转量225.07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1%和5.4%。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40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铁路货物发送量81.95万吨,货物到达量141.46万吨。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5.79亿吨,比上年增长7.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51亿吨,比上年增长7.5%。苏州港集装箱运量548万标箱,比上年增长7.4%。
 
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年末拥有汽车313.3万辆,其中私家汽车268.4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17.1%。
 
邮电业务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3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全年发送快递8.18亿件,比上年增长45.2%;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1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电信业务收入194.1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90.6万户,其中4G用户1079.7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433.64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4.24万户。
 
八、金融
 
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总数774家,金融从业人员7.5万人,金融总资产4.4万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5864.26亿元,比年初增加2205.16亿元,比年初增长9.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924.44亿元,比年初增加2724.34亿元,比年初增长14.2%。
 
保险业务稳步增长。全年新增保险机构6家,年末保险机构81家,各类分支机构921家。全年保费收入524.57亿元,比上年增长42.4%;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15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分别达到3.41%和494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