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证券业务平稳发展。年末全市证券交易开户总数233万户。证券机构托管市值总额6176亿元。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4.87万亿元,期货市场交易额2.84万亿元。
资本市场作用凸显。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3家,年末上市公司总数达113家,累计募集资金1582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03家,累计达432家。全年新增债券融资1373.8亿元,比上年多增688.1亿元。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95.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9%。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20家,累计413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3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9%,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省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1472家,累计达11825家。
创新载体加快培育。全年新增2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1家省级众创空间,年末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32家,省级众创空间88家,规模领跑全省。年末全市共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93家,孵化面积490万平方米,省级以上在孵企业超6100家。中科院电子所苏州研究院、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开工建设。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牛津大学-苏州先进研究中心、悉尼大学中国中心相继设立。年末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0家,其中国家级15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累计达620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1家,累计达381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中心(实验室)11家,累计达68家。
创新人才加速聚集。年末全市各类人才总量24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9.8万人,高技能人才52.43万人。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2.5万人,比上年增长8.6%。新增国家“千人计划”32人,累计达219人,其中创业类人才120人。新增省“双创计划”人才104人,累计达683人。
创新成果质量提升。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0.1万件和5.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4.5万件和1.2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由上年的43.8%提高至44.6%,发明专利授权占比由上年的16.8%提高至23.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7.6件,比上年增加10.1件。
教育资源优化布局。全年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2所,新增学位6.6万个。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外来工子弟学校)754所,在校学生131.04万人,毕业生26.9万人,专任教师8.27万人。其中普通高等院校22所,独立学院5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1.93万人,毕业生5.9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8.5%。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96万人,毕业生1.26万人。拥有幼儿园(含民办)754所,在园幼儿32.4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1个、文化站98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42个。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全市有8个国家级、15个省级和55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全年文化创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文化保护与传承进一步加强。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11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3个、名村5个。推动苏州文化“走出去”。全年共组织文化“走出去”项目47批次,涵盖“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和欧美共23个国家和地区。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210个,其中医院208个、卫生院77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6.3万张,其中医院病床5.61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4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81万人、注册护士3.2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14.5%。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全市建成国家级医学重点学科2个,临床重点专科16个,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形成,上下联动、统一协作的健康管理综合服务机制逐步健全。全市建成紧密合作型医联体97个,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30个,签约家庭65万户,实行社区药品“直通车”制度。苏州科技城医院正式投用,加快整合广济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打造公共医疗中心。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年末全市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超过3290万平方米,共有全民健身站点6903个、健身步道1653公里。苏州工业园区体育中心抓紧建设,苏州湾体育公园建成开园,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全面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增强。苏州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残奥会上夺得7枚金牌。昆山成功举办“汤尤杯”世界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全年体育彩票销售39.17亿元。
十一、人口和就业
人口总量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62.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02.24万人。全市户籍人口678.2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1.2‰,比上年提高1.28个千分点;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4.85‰,比上年上升1.81个千分点。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全市新增就业17.11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0.93万个,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9%。苏州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2%。全年免费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4.3万人。全力推进大众创业。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创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创业示范基地23家,各级创业孵化载体214家。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根据抽样调查,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60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00元,比上年增长8.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50元,比上年增长8.5%。
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比上年上涨4.3%;衣着类价格上涨2.0%;居住类价格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0%;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4.0%;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比上年下降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