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民间投资增势加快。民间投资完成25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提高6.5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2.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84.5%提高到86.7%。
房地产开发形势向好。房地产业完成投资526.3亿元,比上年增长33.9%,拉动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4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81.1亿元,增长24.8%。房屋施工面积2781.3万平方米,下降2.0%;竣工面积486.8万平方米,下降42.2%。商品房销售面积256.4万平方米,增长7.8%;商品房销售额135.8亿元,增长20.9%。
建筑业平稳发展。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320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48.2亿元,其中30家一级资质企业完成340.9亿元。
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贸易保持旺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93.1亿元,增长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9.7亿元,增长10.0%,乡村零售额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城镇。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397.5亿元、895.4亿元、31.9亿元、138.0亿元,分别增长1.1%、12.8%、26.1%、15.9%。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27.0亿元,增长25.0%,其中,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193.0亿元,增长43.0%。
商品销售热点变化明显。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统计数据显示,通讯器材类商品旺销,实现零售额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提高4.1个百分点;多数商品增势平稳,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55.9亿元,增长11.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69.8亿元,增长6.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66.6亿元,增长10.1%,金银珠宝类22.8亿元,增长9.3%;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趋缓,分别实现零售额93.8亿元和81.1亿元,增长5.5%和1.0%。
交通、邮电
城乡交通承载能力更加强劲。完成交通投资19.3亿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343.6公里,比上年增长1.1%,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97.7公里。实施普通国省道改建和大中修项目10个,完成投资10.6亿元,104国道界首至满庄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进一步拉大泰城发展框架。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46.8公里,完成投资2.6亿元。全年公路水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分别为2965万人和19.2亿人公里,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为6796万吨和148.8亿吨公里。泰城新购置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环保型公交车215辆,新开通和调整优化公交线路47条,公交网络覆盖率、出行分担率达到80.8%、21.2%。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建成公交枢纽站3个、首末站停车场8个、港湾(站亭、牌)165个、充电站33个,泰城两区所有乡镇通公交。泰安通过交通运输部交通一卡通密钥申请。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1.1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4.9%,电信业务总量30.5亿元,下降1.9%。邮政函件204.2万件;汇兑7.9万笔;快递3902.2万件,增长111.0%。年末固定电话户数70.0万户,下降12.1%;移动电话592.2万户,下降1.5%;上网用户239.4万户,增长1.4%。
对外经济、旅游
对外贸易仍显低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4.6亿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出口108.8亿元,与上年持平;进口25.8亿元,下降21.9%。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新批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1个,合同外资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际到账外资34.1亿元,增长10.6%。
外经合作继续加强。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3.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12亿美元,分别增长0.4%、7.7%。
旅游业市场培育再获突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6278.2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661.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13.6%。其中,国内游客6239.7万人次,实现消费629.6亿元,分别增长8.5%和13.7%。泰山景区接待游客57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3亿元;方特、天颐湖、宝泰隆度假区、太阳部落、天乐城、温泉城等景区接待游客584.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5亿元。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4家,旅游特色村15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2家、精品采摘园15家、开心农场9家。
财政、金融、保险
财税收支增势平稳。实现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7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各项税收145.4亿元,增长4.8%。各项税收中,增值税32.0亿元,增长30.5%,营业税22.0亿元,下降17.0%,企业所得税12.1亿元,增长1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0.6亿元,增长1.1%,涉及民生的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受到明显侧重,分别为6.7亿元、51.4亿元和38.2亿元,增长12.4%、11.8%和5.2%。国、地两税实现收入233.6亿元,增长2.6%,其中,国税104.7亿元,地税128.9亿元。
金融信贷支撑保持强劲。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56.2亿元,比年初(下同)增长13.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46.5亿元,增长12.4%。各项贷款余额1936.7亿元,增长7.6%。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70.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长53.8%,建筑业增长48.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2.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1.0%;个人贷款及透支增长16.6%。
保险业发展快速。保险公司达到53家,比上年增加6家,实现保费收入93.7亿元,增长22.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0.6亿元,增长13.6%;人身险保费收入73.1亿元,增长24.8%。保险赔付32.2亿元,增长36.7%,财险、人身险分别赔付9.4亿元和22.9亿元,增长12.7%和49.9%。
科技、教育
科技创新再次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14个百分点。全年发明专利申请2000件,增长2.4%,发明专利授权407件,增长24.5%,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4件。截至年末,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件,比上年增长26.2%。年内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3家科技型企业和1个创新团队入选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决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奖数占全省授奖总数的1/6;3家企业荣获全国行业决赛优秀奖;所获各类奖项和荣誉刷新了我市纪录。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实现零的突破;1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3人入选科技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全市新增省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试点企业11家,总数达到46家,其中20家企业通过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14家企业晋升为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数量居全省第6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