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9所普通高校招生4.0万人,在校生13.1万人,专任教师6415人;20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7万人,专任教师2219人。180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4万人,专任教师23284人;517所小学在校学生26.9万人,专任教师1830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8.2%,初中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59.8%。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生机勃勃。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美术馆9个;8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其中,国家一级站5个;70%以上村(社区)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2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33家,可移动文物63988件(套),共170096件。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78处、市级110处。博物馆数量达到32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23家,藏品达34.68万件。现有各级非遗项目434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42个。全市各级共开展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16000多场次,各类送戏下乡演出310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59523场,观影人数比上年提升30%以上。
广电、档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年末,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10万户,增加11.3万户,入户率达到55.7%,提高5.7百分点;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80%。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档案(非电子)28.42万卷(件、盘、张、册),电子档案5033GB,全年17468人次利用档案41832卷(件、盘、张、册)。
医疗卫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213个。其中,医院96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9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院72家。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0716张,卫生技术人员(不含村卫生室)3588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984人,注册护士15422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新成立市级体育协会6家、市级体育俱乐部21家,市级体育协会达41家、俱乐部107家。成功举办首届“市长杯”足球比赛和泰安市首届篮球联赛,参赛规模达到99支代表队、1700余名运动员。开展中小学超体重学生“健康夏令营”、普及游泳、体质抽测等活动,完成抽测3166人次。年内获得全国比赛金牌6枚、银牌14枚、铜牌11枚,省比赛金牌51枚、银牌39枚、铜牌46枚;注册具备参加24届省运会比赛资格的运动员1242名,向省以上专业队输送运动员18人,创历史新高。承办全国跆拳道精英赛、中国网球协会少儿发展联盟地区赛、山东省田径锦标赛、“郑洁杯”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等大型赛事活动,承接国家田径投掷队、国家软式网球队、山东省田径短跨队等集训任务,办赛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新增体育彩票销售站点44家,总销量达到7.24亿元,同比增加1亿元,增长16%。
城乡建设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9.06%,比上年提高2.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04个百分点。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全市65个棚改项目全部开工,共开工24587套,开工率100.8%。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20191套,基本建成率127.0%。两年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开工36个项目,涉及849栋楼、34715户居民,现有20个项目完工。全年总概算投资40.4亿元新建、续建20项道路建设工程,其中,续建道路工程7项,道路全长20.0公里,新建道路工程13项,道路全长25.7公里。年内新增水源2000万立方米,城区供热能力新增1000万平方米,全市6个县市区城区实现了天然气全覆盖。截至年末,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用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均达到100%。
新建和维修泰城31条道路、1300余基路灯;城区栽植完成各类乔灌木46.9万株,宿根花卉138.3万株,模纹材料260余万株,新增绿地面积19.8万平方米。泰城四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日处理能力26万吨,全年处理6401.5万吨污水。
村镇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120亿元,全市开工建设农村新型社区431个,建成并入住397个,受益群众24万人。实现农村危房改造1750户全部开工,竣工1132户;完成改厕64448户。6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标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达标率100%。87%的乡镇建有污水处理厂(设施),新泰市、肥城市入选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传统村落保护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得到强化,5个村被评选为省级传统村落,2个镇被评为“省级宜居小镇”,5个村被评为“省级宜居村庄”。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产能耗持续下降。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6.9%,万元GDP电耗下降0.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7%。
节能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全过程闭合式管理模式,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执行率达100%。新增绿色建筑317.3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60.4万平方米。13个项目被评为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
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加强。2016年,我市空气中SO2、NO2、PM10、PM2.5同比分别改善9.8%、2.6%、10.9%、8.6%,四项环保指标综合指数继续位居全省内陆城市第一位,六项指标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内陆城市第二位,蓝天白云天数为237天,比上年增加20天。我市主要河湖大汶河(王台大桥断面)、东平湖COD(化学需氧量)均值分别为17.75mg/L、17.73mg/L;氨氮均值分别为0.18mg/L、0.11mg/L,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满足南水北调水质要求。环保警示处罚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共实施行政处罚384起,处罚金额3940.7万元,分别增加148.0%和379.0%,其中,实施按日连续处罚6起,处罚金额519.2万元,实施限产停产2起,查封扣押2起;移送行政拘留案件53起,涉刑案件23起,分别增加32.5%和130.0%。
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划定生态红线区21处,其中水源涵养红线区11处、生物多样性红线区10处,总面积812km2,占全市面积的10.47%。泰山区、新泰市已获得省级生态区市命名,肥城市通过省级验收待命名,全市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65个(其中国家级22个)、生态村208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