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7-05-12 宜春市统计局
34.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9.5
 
72.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2.6
 
265.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81.7
 
15.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3.2
 
68.1
 
教育
 
14.5
 
47.6
 
卫生和社会工作
 
16.6
 
28.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9
 
-20.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63.1
 
116.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住宅投资141.6亿元,增长24.8%;办公楼投资1.6亿元,下降5.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9.6亿元,增长4.6%。房屋施工面积1512.5万平方米、增长4%,其中新开工面积340.2万平方米、下降18.2%,房屋竣工面积190.9万平方米,下降36.3%;商品房销售面积449.6万平方米,增长39.7%,商品房销售额203.9亿元,增长47.4%。年末房屋待售面积170.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55.7万平方米。年末商品住宅待售面积108.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52.9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2亿元,增长11.8%。其中,城镇零售额473.2亿元,增长11.6%,乡村零售额123亿元,增长12.5%。按行业构成分,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为129.6亿元、398.8亿元、3.1亿元和64.7亿元,分别增长11.6%、12.3%、11.6%和9.1%,零售业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6.9%。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05.6亿元,增长14%。其中,汽车类零售额59.3亿元,增长20.6%;网上商品零售额2.6亿元,增长27.3%。旅游服务业日趋活跃。成功举办第10届月亮文化旅游节,明月山入选全国十大最美赏月地,全年接待游客5298.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1.38亿元,分别增长37%和43.4%。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73亿元,增长8%,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55.1亿元,增长4.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外贸进口总额17.9亿元,增长48.7%。宜春海关开关运营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江西(宜春)-福州(江阴港)快速班列顺利开通。成功举办了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联席会。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1亿美元,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269个、资金569.3亿元。举办了全省首个生态招商大会。引进了5个世界500强项目,其中英国联合食品集团在铜鼓县投资5000万美元的动物饲料添加剂项目,为全市成功引进的首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
 
六、城市建设
 
丰樟高循环经济区、袁上万绿色区、昌铜沿线四县生态区有序推进。经初步统计,2016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264.2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35%;全市城镇化率达46.51%,同比提高1.69个百分点。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铜万高速、东昌高速、320国道绕城改建竣工通车,220国道绕城改建顺利开工,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龙头山水电站枢纽工程、明月山机场站坪扩建、黄颇路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万达城市综合体项目开业运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宜春样板初见端倪。生态建设统筹推进。完成了《丰樟高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和《袁上万绿色发展典范区发展规划》初稿,印发了《关于加快绿色发展的意见》。制定了《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发展基金补偿办法》,下发补助资金3832.8万元。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实施“清河行动”,袁河、肖江、潦河等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年全市公路汽车客运量4163万人,下降0.6%,旅客周转量26.57亿人公里,下降0.9%。公路、水路货运量21257.6万吨,增长5.7%,货物周转量586.03亿吨公里,增长3.9%。民航事业发展迅速。全年明月山机场起降飞机5078架次,旅客吞吐量4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75.4吨,航线平均客座率88.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5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6%;电信业务总量23.9亿元,增长10.2%。固定电话用户51.7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9.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3.4万户,下降6.1%;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0.59万户,增长13.8%。
 
八、金融和保险业
 
201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30.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55%;各项贷款余额1566.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78%。
 
全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总量达20家,“财园信贷通”和“财政惠农信贷通”累计发放贷款55.5亿元。全市境外上市企业数达5家,农商行全部挂牌营业,实现农商行县域全覆盖。
 
全市现有29家保险公司,其中财产保险13家、人寿保险16家,从业人员2.6万人。县市区机构136家,其中财产保险67家、人寿保险69家。乡镇机构36家(含城区服务部),其中财产保险17家、人寿保险19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8.09亿元,增长33.4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42亿元,增长38.4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4.59万人,中职教育在校生2.38万人,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11.25万人、21.55万人和49.75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840人,幼儿园1462所,在园幼儿21.3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3.40%,比上年提高2.30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39%,提高1.17个百分点;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新改扩建城区中小学9所,城区教育“大班额”问题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