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7-05-07 铜川市统计局
交通平稳发展。全年公路客货周转量89.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3%。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4261.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3.99公里,国道93.53公里,省道68.7公里,县道578.17公里,乡道882.84公里,村道2335.81公里,专用公路58.08公里。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10.48万辆,其中汽车8.02万辆。
 
邮政电信稳中有升。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5.34万户,比上年增长6.2%,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51.86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1万户。年末数字电视在线用户18.67万户,增长23.9%。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4.84万户,增长4.7%。邮政函件业务60.57万件,增长159.1%;包裹业务0.44万件,下降61.7%;快递业务230.89万件,增长72.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31.44亿元,同口径下降3.4%;地方财政收入21.51亿元,同口径增长10%。财政支出97.01亿元,增长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21亿元,增长10%;教育支出18.88亿元,增长4.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36亿元,增长2.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52亿元,增长15.9%;农林水事务支出12.88亿元,增长12.8%。2016年民生支出较上年增加4.6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0.05%。
 
金融运行稳健。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营业网点229家,从业人员2302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3.99亿元,较上年增长2.7%,其中住户存款323.62亿元,增长8.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73.49亿元,增长19%,其中短期贷款47.04亿元,增长5.6%;中长期贷款89.5亿元,增长18.1%。西安银行和新华、恒通村镇银行落户铜川,宜君县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
 
保险业较快增长。全市共有各类保险业机构24家,分支机构71家,从业人员4551人。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47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53亿元,增长17.0%;人寿险保费收入8.94亿元,增长36.8%。保险业累计赔付1.86亿元,增长11.8%;其中,财产险赔付1.68亿元,人寿险赔付0.19亿元。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十三年免费教育全面实施,472套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开工建设。全市共有各类中小学校137所,在校学生7.2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73万人,普通初中1.9万人,普通小学3.63万人。全市拥有特殊教育学校(市聋哑学校)1所,在校学生53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263人;各类幼儿园101所,在园儿童1.8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4562人,较上年增加466人。高考二本上线人数2294人。
 
科技事业不断提升。全市共有民营科技企业98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6项,受理专利申请525项,专利申请授权24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5项。扎实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建成5类15个创业孵化基地。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广播电台2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28个;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83.4万册,出版报纸1.5万份;影视传媒公司2家,3D影院3家。成功举办了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50.7%。
 
十、卫生、体育、档案
 
卫生计生事业持续提升。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50个;其中,医院47个,社区服务中心43个,卫生院34个,村卫生室54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5939张,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321人,注册护士3428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27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76人。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落户铜川。
 
体育事业活力增强。全年举办了香山全民健身徒步大会、照金滑雪、3.33接力跑等各类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26次,组团参加了全省运动会2016年度比赛,获第一名6个,第二名17个,第三名18个。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1612万元,较上年增长78.1%。市全民健身馆、市体育馆建设顺利。
 
档案事业平稳发展。全市拥有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大型企业档案馆1个;年末馆藏全宗459个,馆藏案卷35.54万卷,保管档案22.81万件,馆藏资料4.31万册。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治理力度不减。以建设美丽铜川为目标,扭住减煤、治源、抑尘、增绿等重点工作,建立“网格+微信”现代科技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治理臭氧污染“百日行动”。对淘汰关闭的34家污染企业的废弃建筑物集中拆除。拆除燃煤锅炉86台,淘汰黄标车1385辆、老旧机动车959辆。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92%。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好于二级标准天数210天,较上年减少59天。
 
安全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7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19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30元,比上年增长8.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94元,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78元,增长8.5%。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1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3%,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10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09万人,新增公益性岗位2955个。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提高了机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40元,社保卡持卡人数48.0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2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8.0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8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8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8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19.03万人,城镇居民18.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9.56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3.5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