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05-07 铜川市统计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紧扣追赶超越、转型发展,认真践行“五个扎实”要求,突出“两稳两优两增”,全市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市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11.61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161.73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125.97亿元,增长8.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6803元。
 
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4:55.5:37.1调整为7.7:51.9:40.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60.7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8%,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87亿元,增长4.3%。全年粮食总产24.17万吨,增长0.7%,实现“十三连丰”。其中夏粮7.13万吨,下降2.9%;秋粮17.04万吨,增长1.7%。水果总产75.57万吨,增长3.5%。蔬菜种植面积10.24万亩,产量18.28万吨。全年生猪出栏11.95万头,出栏家禽157.95万只。
 
5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33个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海升千亩矮砧苹果、上林源葡萄庄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引领效果初显,5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60个美丽乡村创建村扎实推进。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低位趋稳。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6.33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93亿元,增长6.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7.58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16.35亿元,轻工业比重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非能源行业增加值61.45亿元,增长29.9%,增速高出能源行业38.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9.02亿元,比上年下降2.8%。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55.83亿元,下降1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6.31亿元,增长1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97亿元,增长210.5%;电力生产及供应业13.9亿元,增长31.8%。
 
食品、医药及装备制造业等接续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医药制造业3.41亿元,增长39.1%;装备制造业6.88亿元,增长31.5%;食品制造业2.16亿元,增长48.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5.69亿元,比上年下降0.2%;实现利税30.02亿元,增长7.3%。
 
全市在统的44个工业品,28个产量增长,16个下降。5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两升三降”。
 
建筑业平稳运行。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36家,比上年新增4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2.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地市投资和农户投资)409.86亿元,增长17.9%。民间投资168.38亿元,增长7.2%。全市施工项目1016个,增长35.3%;完成投资367.12亿元,增长15%。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3个,增长53.7%;完成投资141.23亿元,增长21.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2.7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住宅投资21.7亿元,增长2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2.11亿元,增长178.4%。商品房销售面积34.77平方米,增长14.1%。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62个,涉及金额476.26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23个,涉及金额357.41亿元;协议项目39个,涉及金额118.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77.97亿元。
 
五、人口与物价
 
人口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城镇化率为64.23%。全年出生率9.89‰,死亡率6.06‰,人口自然增长率3.83‰。
 
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3%,涨幅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七升一降”:食品烟酒上涨3.7%、衣着涨1.1%、居住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涨1.8%、教育文化和娱乐涨0.3%、医疗保健涨2.1%、其他用品和服务涨1.5%,交通和通信下降4.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上涨0.5%,较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下降0.2%,降幅较上年收窄4.8个百分点。
 
六、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4.98亿元,增长15.9%。
 
分区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9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乡村实现零售额31.63亿元,增长16.2%。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78.52亿元,增长13%;零售业销售额141.11亿元,增长17.3%;住宿业营业额7.94亿元,增长17.5%;餐饮业营业额21.35亿元,增长18.1%。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1444万元,同比增长44.7%;其中,出口21444万元,增长46.1%。
 
旅游业快速发展。孙思邈纪念馆建成开放,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玉华宫景区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目录,宜君旱作梯田被授予省级农业生态博物馆。“金秋旅游季”、“5.19中国旅游日”万人游铜川暨樱桃旅游节亮点纷呈。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95.1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6.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6.5%。
 
七、交通和邮电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