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7-05-05 永州市统计局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914.84亿元、增长21.7%,比年初增加341.74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1277.11亿元、增长13.8%,比年初增加155.0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966.09亿元、增长21.7%,比年初增加172.4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793.11亿元、增长27.4%,比年初增加170.62亿元,短期贷款168.13亿元、下降0.81%,比年初减少1.57亿元。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全市保险公司25家(其中,产险12家,寿险13家),县区级支公司93家(其中,产险45家,寿险48家)。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46.78亿元、增长15.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42亿元、增长19.1%,寿险保费收入31.36亿元、增长13.8%。全市各项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16.51亿元、增长37.1%,其中财产险赔款7.89亿元、增长16.5%,寿险给付8.62亿元、增长63.6%。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优先持续推进。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2.7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5.84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8.6万人,初中学校在校生21.63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50.7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73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2.66万人。各类民办学校77所,在校学生6.88万人。全市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生1.5万人,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500.3万元;中职免学费资助中职学生9.87万人,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1.18亿元。全年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1.3亿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198.76万元。新增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8300个,新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08所、农村公办幼儿园32所。积极打造“三名工程”,评选出第二批10名名校(园)长、骨干教师486名、2016年度学科带头人117人、2016年度名师17人。全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8001人,其中永州一中、永州四中、祁阳一中二本上线人数进入全省名校第一方阵。
 
科技成果丰硕创新。全年21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审批认定,创近年来历史新高,累计达48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科技成果登记数14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省级技术发明奖1项。签订技术合同22项,成交金额0.4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3162件、增长32.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188件、增长67.3%;专利授权量1126件、增长4.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3件、下降7.2%。工矿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利申请量分别为493件、111件和5件,工矿企业、大专院校专利授权量分别为292件和33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巩固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有线电视用户45.45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8.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78%。农村公益电影放映6.06万场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7个。
 
卫生事业有序推进。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5948个,其中医院1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90个,村卫生室4773个,改扩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2家。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74万人、增长6.6%,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3万人、增长7.6%,注册护士1.07万人、增长10.3%。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技术人员574人;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卫生技术人员295人;乡镇卫生院194个,卫生技术人员5188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35872张、同比增长16.2%,其中医院床位数27162张、增长16.9%,卫生院床位数8710张、增长13.1%。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86.97万人,参保率98.7%。农村适龄妇女(35岁-64岁)“两癌”免费检查69590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体育馆4座,运动场554个,游泳池15个,各种训练房161个。全年开展全民健身项目500项次,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数180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379个。全年永州籍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6枚、银牌3枚,在全省比赛中获金牌20枚、银牌16枚、铜牌18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全市年末户籍人口645.09万人。全市常住人口546.52万人、增长0.65%,其中城镇人口253.04万人、增长5.32%,乡村人口293.48万人、下降3.05%。全年出生人口9.1万人,出生率14.21‰;死亡人口4.67万人,死亡率7.27‰,;自然增长人口4.4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94‰。
 
居民收支稳步增加。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4元、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26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83元、增长8.5%。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44元、增长13.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88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14元、增长13.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分别比上年下降2.1、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0.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7.3平方米。
 
社会保障制度有效有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2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69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8%。全年劳动保障监察检查单位1424个,追发劳动者工资等待遇7239.43万元。全市社会保障卡制卡持卡人数443.7万人。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332.95万人;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4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6.0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6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4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4.0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8.44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达到189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到80元,医疗保险实现并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提高到每年3200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420和220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1.37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62亿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38.88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5.73亿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0371张,收养各类人员8227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0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860个。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3.3万套,解决农村危房改造2.28万户。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95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