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8亿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9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支出134.4亿元,增长8.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0.9亿元,增长12.1%。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安全和医疗卫生等民生类重点支出分别增长8.7%、1.2%、22.8%和10.7%。
金融存贷款增加。201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76.84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年初增长6.3%。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76.08亿元,比年初下降1.7%;储蓄存款余额577.3亿元,比年初增长10.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37.24亿元,比年初增长11.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08.27亿元,比年初增长10.4%;中长期贷款余额195.73亿元,比年初增长8.47%。
保险业务保持增长。全年保费收入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财产险收入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寿险保费收入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全年赔付额5.2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寿险赔付金额1.0亿,比上年增长36.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所,招生978人,在校生2326人,毕业生933人。成人高校2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800人,在校生5840人,毕业生210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招生1167人,在校生3811人,毕业生1531人。普通高中12所,招生7204人,在校生21554人,毕业生6782人。普通初中52所,招生8876人,在校生26359人,毕业生9233人。普通小学61所,招生7167人,在校生47244人,毕业生8967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11人,在校生165人。幼儿园178个,在园幼儿15009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2016年,我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大力征集并积极组织我市企业申报国家、省级计划项目,取得新成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户,2016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6.74亿元,编制下达并组织实施了2016年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7项。全年共获得国家、省级专项资金72.5万元。
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同心橡胶厂被认定为省级专利优势试点企业;东北亚林产品有限公司实现了专利申请零的突破。
专利执法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开展流通领域专利执法5次,检查商业场所9家,查处专利假冒、侵权违法案件86起,比照去年同期的69件增长近24.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共有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6个。全市共有档案馆1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1万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45%。有线电视用户20万户左右,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约18.9万户。全年出版报纸65万份。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51个,其中医院51个,卫生院4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973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8046张。卫生技术人员935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65人,注册护士381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个,卫生技术人员230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42个,床位833张,卫生技术人员736人。全市四县、四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农合覆盖率达到了100%,参合率达到99.44%,补偿金额30219万元,受益农民21.38万人次。
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2016年,市体育局成功举办了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象棋、围棋、速滑、冬泳、风筝、跳绳、冰上保龄球、雪地徒步、快乐舞步等十余项群众性活动赛事;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向省体育局争取政策性项目支持6项,共计183套体育健身路径工程,合计资金1200余万元;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89名,为136名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统一配发了服装。
体育彩票销量突破1.37亿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16元,比上年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714元,增长33.7%。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5.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5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142元,增长17%。农村恩格尔系数为29.6%。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16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9.74万人(其中:矿务局4.98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2.5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6.38万人,其中职工28.18万人;离退休人员16.53万人(其中:矿务局5.43万人),其中企业10.1万人。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33387户、58022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农村25471户、43165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稳步推进。2016年,全市县级以上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率达到100%。脊灰疫苗查漏补种0人,接种率达到100%。开展8月龄-6周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24人,接种率达到100%。
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有力提高。建立了13个医疗质控中心,促进了我市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配备了中医医师,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分别为95.5%、100%、85.7%,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提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尖山区、岭东区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进入设计施工阶段。在全市推行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已签约居民19万人,签约率达18%。对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疾病等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管理人数共计10.6万人,管理率逐年提高。普及健康教育达4.8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面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及时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