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8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1%,其中:民间投资144.2亿元,同比下降4.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4亿元,增长66.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8.9亿元,增长42.1%,其中:非电力工业完成投资67.8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0.6亿元,增长28.8%;全年施工项目835个,增长20.3%,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541个,增长20.5%。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市全社会货运量3625万吨,比上年增长9.5%;货物周转量620720万吨公里,增长14.4%;客运量2248万人次,增长1.95%;旅客周转量155476万人公里,减少0.3%。全市公路总里程13100公里,增加256公里。其中:地管公路11581公里,省管公路(含高速路)1519公里。全市汽车(含低速汽车)拥有量663300辆,增加60537辆,其中:载货载客汽车142232辆,增加21308辆。
全市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6.8亿元,比上年增长4.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35689户,减少17344户,其中市话102448户,农话33241户。移动电话(含小灵通)达到1888907部,增加10977部,增长0.6%。
六、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城镇104.3亿元,增长12.8%;农村49.9亿元,增长13.6%。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46.2亿元,增长11.6%;非公制经济108亿元,增长13.7%。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688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7%;其中:出口总额10769万美元,增长26.0%;进口总额16113万美元,增长39.4%。
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01.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7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7.83亿元,增长33.9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747.72万美元,增长22.06%;国内旅游收入84.91亿元,增长34.46%。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38.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42.24亿元,增长18.0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0.55亿元,增长12.3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47.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32%。其中:短期贷款146.74亿元,增长37.30%;中长期贷款300.30亿元,增长14.71%。
全市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2.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6.22亿元,增长18.35%;寿险保费收入6.42亿元,增长14.87%;赔给付支出4.33亿元,增长28.9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教学点)1666所,校舍面积400.26万平方米,在校学生46.45万人,教职工2.72万人。普通高等院校招生3726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9%,在校学生1167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1.58万人,同比增长12.29%,在校学生4.1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78万人,同比增长0.65%,在校学生5.10万人;普通初中招生3.53万人,同比下降2.81%,在校学生10.54万人;小学招生3.00万人,同比下降1.02%,在校学生19.00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94%;初中毛入学率99.0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6.3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8.02%;高考上线率96.95%,录取率90.23%。
全市拥有县及县以上独立核算科研机构6个,科研经费支出2642万元,从业人员302人,其中科技人员279人。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518人,其中:高级3812人,中级15842人,初级20862人,未评聘2002人。全年共申报专利275项,专利授权140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8件。组织实施国家及省级科技项目74项,安排经费3408万元。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7项,安排科技经费968万元;省级科技项目67项,安排科技经费2645万元;市级科技计划64项,安排科技经费150万元。新开展科技计划项目46项。
全市共有科普专兼职工作人员56人,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普项目11项,安排经费175万元;组织实施省级科普项目20项,安排经费160万元;有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105个,会员18469人;有市级学会34个,会员12273人。全年农函大办学62个乡镇,开办了52个专业120个教学班,招收学员7000人,比上年减少200人,减2.8%。
十、能源、环境、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市能源消费总量437.9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1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2%。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6个,文物保护机构6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86.06万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4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09%。
全市共举办各种运动会118次,参加人数37.02万人次。获省级以上奖牌159枚,其中:金牌64枚,银牌47枚,铜牌48枚。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324个,其中:医院数(含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125个;医疗机构床位数10412张,其中医院床位数6825张;人员数14060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513人,其中:医生3208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71人,有医生1.25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5.24%。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物价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总人口258.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5.68万人,非农业人口53.1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8.14万人。年末常住总人口25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8万人,乡村人口178.9万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5.5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3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26元,同比增长14.3%。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