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市、农户)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81亿元,增长22.2%;民间投资236.9亿元,下降5%。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和个体经营投资416.4亿元,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10.3亿元,增长16.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1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投资229.7亿元,下降8.9%;第三产业投资166亿元,增长37%。
全市工业投资229.9亿元,下降8.8%。其中,煤炭工业投资29.9亿元,下降48.5%,非煤产业投资200亿元,增长3.1%;传统产业(煤炭、焦炭、冶金、电力)投资合计159.9亿元,增长2.6%,非传统产业投资合计70亿元,下降27.3%。
表72017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市、农户)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9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2个,计划总投资158.9亿元,完成投资385.7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8.8亿元,下降45%。其中,住宅投资32.4亿元,下降39.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6亿元,52.7%。
表82017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6亿元,增长6.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5.4亿元,增长6.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6.2亿元,增长5.7%。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04.8亿元,增长6.4%;餐饮收入56.8亿元,增长6.3%。
图62013-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表9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亿元,增长2.8%。限额以上行业中,批发业1.3亿元,增长31.3%;零售业74.6亿元,增长3.8%;住宿业0.6万元,增长33.6%;餐饮业3.6亿元,下降21.8%。
表10201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及其增长速度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下降12.8%。其中,进口额0.7亿美元,下降44.2%;出口额1.8亿美元,增长12.9%。
表112017年海关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出口钢材0.8万吨,下降60.6%。出口机电产品0.16亿美元,下降59.3%;出口高新技术产品0.13亿美元,下降56.9%。
全年进口机电产品0.03亿美元,下降86.7%。
表122017年与吕梁有贸易往来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情况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民航旅客运输量27.6万人,同比增长29%;货物运输量4.3万吨,同比增长111.2%。
表132017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5.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2674辆),比上年末增长10.4%;其中,私人汽车31.1万辆,增长9.9%。本年新注册汽车4.3万辆,增长27.4%。年末轿车保有量22.3万辆,增长10.1%;其中私人轿车21万辆,增长10.6%。
全年全市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总量5亿元,增长34.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亿元,增长21.8%。
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1129.1万件,增长40.4%;业务收入1.5亿元,增长46.2%。其中,同城业务量248.9万件,增长111.9%;异地业务量879.9万件,同比增长28.2%;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0.35万件,同比增长178.4%。
全年全市商业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0.6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4569.9万人次,分别增长7.25%和32.7%;旅游外汇收入227.4万美元,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389.1亿元,增长32.9%;旅游总收入389.2亿元,增长32.9%。
九、金融、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18.6亿元,比年初增加207.5亿元,比年初增长11.5%。各项贷款余额1035.8亿元,比年初增加84.9亿元,比年初增长8.9%。
表142017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图72013-2017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49亿元,增长1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2亿元,增长4.7%;寿险保费收入37亿元,增长17.5%;意外险保费收入7713.4万元,增长12%;健康险保费收入6.6亿元,增长8.2%。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727所,增加17所;小学575所,减少1所;普通初中247所,增加3所;普通高中41所,减少3所;中等职业学校19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63%,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8.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1%。
表152017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0.12亿美元。
全市5个经济开发区(包括高新区)入区企业419家,其中500强投资企业4家。区内税收收入51.6亿元,增长38%;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60.9亿元,增长44%。
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749件和422件,分别增长15.6%和3.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79件,增长55.6%。全年新登记科技成果1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年末累计高新技术企业26家。
年末全市共有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和计量检定技术机构36个。监督抽查了291家企业5类6种348批次的产品和商品。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5767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