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5.0亿元,增长6.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3.2亿元,增长5.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8亿元,增长8.2%。
七、对外经济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2336万美元,下降6.6%,其中,出口额8630万美元,下降13.4%,进口额3706万美元,增长14.3%。
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501万美元,下降63.1%。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0亿元,增长12.1%。公路线路年末里程5660.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2公里。全年铁路货运量4497.1万吨,增长3.7%,铁路客运量264万人,增长1.3%。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1.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增长9.9%,其中私人汽车19万辆,增长11.3%。轿车保有量13.4万辆,增长10.9%,其中私人轿车12.6万辆,增长11.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2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增长26.7%;电信业务总量13.9亿元。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2.2万户,下降3.4%,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79.8万户。全市互联网接入用户达到47万户,增长26.3%。
按照旅游统计口径计算,全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83.93亿元,增长25.8%;星级宾馆达到10个,旅行社37个,A级旅游景区(点)11个。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亿元,增长21.1%。其中,税收收入37.9亿元,增长38.5%,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30.9亿元,分别增长76.9%、下降99.0%、增长175.8%、增长56.0%、增长65.7%和增长19.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8亿元,增长10.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下降1.2%,教育支出增长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8.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1.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8%,城乡社区支出增长8.9%,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0%。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84.6亿元,比年初增长8.5%。各项贷款余额884.7亿元,比年初增长19.1%。
全年保费收入31.66亿元,增长6.9%。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0.27亿元,下降0.4%;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3.32亿元,增长41.3%;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8.07亿元,增长16.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3.85亿元,增长0.58%。其中,寿险业务给付7.15亿元,增长3.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及给付1.33亿元,增长33.0%;财产险业务赔款5.37亿元,下降9.1%。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2所,全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7万人次。
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107件,减少21.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439件,增长7.6%;全市专利授权量为360件,减少5.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8件,减少21.7%。
全年共取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41项,其中市级37项,省级4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54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5亿元。全年新登记科技成果26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艺术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6个。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3.2万户。全年共发行《阳泉日报》621万份。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1548个,编制床位6957张。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162人。
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36枚、33枚和53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全市销售体育彩票1.18亿元,比上年翻了近一番。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81元,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63元,增长6.5%。
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052元,增长8.2%;农村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户收入5553元,增长14.8%。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1.09万人,比上年增加2.2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4.09万人,比上年增加0.0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8.6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1.5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6万人,比上年增加0.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5.12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生育保险24.67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
全市三区两县的最低工资标准:城区、矿区、郊区为1700元,平定县、盂县为1500元,均比上年提高80元。
全市全年共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43万人,比上年减少99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08万人,比上年增加217人,0.63万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资金2.45亿元。比上年增加0.24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救助站3个。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8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1995张,各类福利院床位数350张,收养102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76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90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99亿元,接收社会捐赠款10万元。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7年林地面积达13.0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8.5%。
2017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193天,达标天数比例54.8%,PM2.5平均浓度6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PM10平均浓度1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7.28,同比下降4.6%,在全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