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

2018-03-28 徐州市统计局
 
常住人口总量继续回升。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6.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5万人,增长0.6%;其中城镇人口558.76万人,增长2.7%。在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175.30万人,15-64岁人口597.70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03.35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3.71‰,比上年提高0.7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87‰,提高0.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84‰,提高0.18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39.4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38.04万人,女性人口501.38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5.5‰,死亡率为14.1‰。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35元,比上年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87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97元,增长9.3%。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1.861:1调整为1.856:1,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436元,增长7.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34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38元,增长8.8%。
 
图4.2013-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
 
图5.2013-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
 
就业情况总体稳定。年末,全市就业人口482.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35.0万人,第二产业162.8万人,第三产业184.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长6.3%;失业人员再就业10.0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2%,比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新增大学生创业人数3446人,增长118.4%,创业人数累计达到11213人。全年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6.88万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93%,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7.0%。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分别达180.67万人和322.54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9.4%和0.2%,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1%;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81.22万人和156.23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0%。全市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586元和49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0%和14.0%,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6.51万人;全年实施直接医疗救助19.69万人次,支出救助金2.64亿元。年末各类养老机构达252家,养老床位6.18万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40.1张,比上年增加0.9张。
 
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全年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全市共实施棚户区改造161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1008.39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市区续建310.81万平方米安置房;完成项目竣工验收为67.17万平方米。
 
十三、城乡建设
 
城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134项工程开工建设,开工率90%;人才家园街坊中心、潇湘路九年制学校、三胞广场、沈孟路西段改线、幸福家园小学等52项工程竣工。轨道交通1、2、3号线一期工程顺利推进,迎宾大道高架、黄河路贯通开工建设;观音机场二期扩建、市立医院迁建、一中新校区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荣获2016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
 
村镇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开展国家及省试点示范项目创建,邳州市铁富镇被评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邳州市官湖镇、炮车镇四王村被评为国家级美丽宜居小镇和美丽宜居村庄,睢宁县姚集镇高党村获批国家级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新沂市新店镇十墩村等14个村庄获批江苏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项目;沛县安国镇、铜山区棠张镇入选省重点及特色镇保护发展项目,铜山区大彭镇闸口村王楼等5个村庄入选省传统村落保护项目。铜山区伊庄镇倪园村、邳州市港上镇授贤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特色田园乡村示范村。深入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获批农村危房改造指标3441户,争取国家和省改造资金6734万元。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大学生创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设施农业、畜牧业产量、水产品产量、林业数据来自市农业委员会;高标准农田数据来自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家庭农场数据来自市委农工办;灌溉面积数据来自市水务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水运、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数据来自观音机场;电信业务、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等数据来自市通信管理局;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重点项目、村镇建设等城乡建设数据来自市城乡建设局;开放型经济数据来自市商务局;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车管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徐州分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证券业务、资本市场数据来自市金融办;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高新技术、专利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文化事业数据来自市文广新局;档案数据来自市档案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社会救助、养老数据来自市民政局;自然保护区、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环保局;质量检验数据来自市质监局;生产安全数据来自市安监局;粮食产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GDP、工业、投资、贸易等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注:1.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涉及地区生产总值R&D改革数据调整,产业结构等数据一并调整。
 
3.电信业务总量口径发生变化,2017年2月起使用“2015年电信业务不变单价”计算,与往年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