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境内上市公司5家,主板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5家,全年全市直接融资144.64亿元。
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76.21亿元。其中,财产险15.86亿元,人身险60.35亿元。全年给赔付支出23.23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8.32亿元,人身险赔付给付14.91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6元,比上年增长9.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45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91元,增长8.6%。
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465元,比上年增长3.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238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571元,增长4.3%。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9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1.5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4.2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0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6.7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41万人。五项社保基金征缴总收入为38.36亿元,支付基本待遇46.57亿元,累计结余40.43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8457户,27049人,累计发放资金8510.5万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4831户,62489人,累计发放资金12459.7万元。
年末全市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3045.59万元,累计救助人次73196人次。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高等院校4所,职业中等技术学校27所,普通高中29所,普通初中205所,小学838所,幼儿园1140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高等学校在校生5.30万人,职业中等技术学校在校生2.96万人,高中在校生7.04万人,初中在校生18.38万人,小学在校生41.94万人,幼儿园20.68万人,特殊教育学生218人。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全部达到100%。全年共资助困难学生14.04万人次,共计12027.67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6家。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16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2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获得立项支持。
全年专利申请12472件,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发明专利4207件,增长16.1%。专利授权4594件,增长4.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77件,增长42.3%。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13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2件,增长48.9%。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5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7个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订、修订地方标准38项,组织参与起草国际标准1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54项。拥有中国名牌产品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家,省长质量奖3家,河南省名牌产品140个,河南省质量诚信企业85家。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顺利通过省政府考核预验收。全国最大的质量主题公园在建。新增河南省质量教育基地4个。3家企业获批创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14家单位获批创建河南省服务标准化试点,2家服务行业企业通过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评估验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4个,综合档案馆7个。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共有2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07个,其中医院101个,乡镇卫生院77个,村卫生室3201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468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884人,注册护士9839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2789张,其中医院18011张,乡镇卫生院3609张。
全年市区建成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468处(套),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在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共获得两枚金牌,一个第五名,一个第七名,一个团体第七名和一个第八名的优异成绩。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点606个,比上年增加85个;体育彩票销售收入6.84亿元,增长6.4%。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年末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114.2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6.2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00.6万人,比上年增加4.6万人。
年末城市规划区供水管网长度441.26公里,公共供水总量4161.06万立方米,自来水用水户28.79万户。城市(中心区)排水管网925.5公里,其中雨水管网536公里,污水管网389.5公里。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处理能力30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率97%;再生水回用工程2座,全年再生水回用537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提高出水水质配套建成投用人工湿地3座,实施生物增效技术1座,日排水量25.7万立方米;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厂1座,污泥处理能力250吨/日,市区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
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8.5%。
全年共营造林2308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121公顷。森林公园5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林木覆盖率32.51%。
全年平均气温15.4℃。
全年中心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空气优良天数累计达到222天。
全市出境河流(北汝河、颍河、清潩河)省定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