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8-04-09 济宁市统计局
 
八、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359所,在校生153.1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所,在校研究生4048人,本专科生11.25万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2.7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0所,在校生4.79万人;普通高中39所,在校生13.15万人;普通初中254所,在校生28.69万人;小学1051所,在校生65.3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生3121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973所,在园幼儿26.49万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7所。创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1所。发放助学金及助学贷款2.5亿元,资助经济困难学生8.35万名。深入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营养餐补助2亿元,受惠学生69万人。实施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工程,累计完成学校建设187所,新增校舍面积31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9.8万个、教师11363名。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校舍累计开工面积22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9.5万平方米;运动场地累计开工260.1万平方米,竣工257.6万平方米。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2项。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8家,总数达到31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69家,4家省级工程技术(示范)研究中心绩效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国家级工程实验室3个,省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1家,市级46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6家、省级17家,其中省级新增8家;众创空间国家级、省级分别达16家、45家,分别新增2家、10家。新增31家省级“农科驿站”,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2家、省级9家、市级85家,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县区全覆盖,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入网设备新增380台(套),仪器原值7.3亿元,完成“创新券”网上预约2780单。全年申请发明专利2676件、授权56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54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605项,合同金额20.59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18.19亿元,增长均20%以上。6家机构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备案。
 
人才支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年内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586人、高技能人才9261人,新引进院士6人,新增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5家。6人成功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其中创业类1名、创新类3名、高效生态农业类2名。3人入选农业科技人才储备项目,2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公共图书馆建成“尼山书院”12个,建成乡村(社区)儒学讲堂2649个,开展各类国学活动2.2万余场,参与群众180余万人次。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家,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评选公布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1人;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个、传承人11人,省级项目61个、传承人37人,市级项目210个、传承人165人。共建成县(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场馆(所)197处,1个县、4个乡镇、18个村入选全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示范点。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5598个、达标率96.19%。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不含民营)12个,艺术表演场所11个,公共图书馆13个(含市图书馆1个,县市区文化馆11个,济宁高新区科技中心图书馆1个),文化馆12个(含市群众艺术馆1个,县市区文化馆11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5个、一级文化馆9个。出版报纸5种、杂志8种。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27%,无线广播覆盖率为99.2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59%,无线电视覆盖率为98.59%。全国重点文物保护3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8处,文物保护机构20个。全市共有档案馆13个,开放各类档案信息近20万卷(件)。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培养发展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万人,市县两级体育社团达98个。国际比赛获金牌1枚、铜牌2枚,国内比赛获金牌13枚、银牌11枚、铜牌8枚,省内比赛获金牌42.5枚、银牌39枚、铜牌49枚。
 
九、卫生和社会保障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建成“互联网+分级诊疗”网络覆盖3774家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三级医院影像、心电等数据实时传输,累计完成诊断48.14万例,其中2017年完成远程会诊20.1万例。初步统计各类卫生机构6917个,其中医院19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594个(含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8个,其他13个。各类卫生人员7858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7099人。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6人、千人口注册护士3.00人。医疗床位48701张,其中医院3643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769张,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81张。
 
社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市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床位2.65万张、增长18.8%,收养人员1.80万人、增长2.8%。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机构979个,社区服务中心382个。全年接受社会捐赠3.96亿元。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4个、新增31个,农村互助养老院849个、新增109个,民办养老服务机构67个、新增4个,养老服务床位5.4万张、新增5022张。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20-570元、345-380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470元;照料护理标准按照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分为三档,一档每人每月340元、二档170元、三档100元。城市低保对象1.5万户、2.8万人,投入城市低保资金1.3亿元;农村低保对象12万户、20.3万人,投入农村低保资金5.5亿元;农村特困人员1.8万人,投入供养资金1.1亿元。投入医疗救助资金1.11亿元,救助住院困难群众30305人。
 
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参加养老保险599.2万人,医疗保险803.4万人,失业保险83万人,工伤保险99.5万人,生育保险73.9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17亿元,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待遇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