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

2018-04-09 烟台市统计局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271个,其中医院196个,卫生院116个(其中街道卫生院8个,乡镇卫生院10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58个,门诊部9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659个,村卫生室280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监督机构14个,妇幼保健机构14个,急救中心1个,采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3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73个,其他卫生机构19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4.8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81万人,注册护士1.85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29万张,其中医院3.18万张,卫生院0.61万张。全市婴儿死亡率2.84‰,孕产妇死亡率8.36/10万。
 
年末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215处。其中,养老机构210个(含敬老院)、荣军医院3个、SOS儿童村1个、儿童福利院1个。全市机构养老床位3.74万张,年末收留抚养老年人1.4万人。年末全市共建有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1123处。全年福利彩票销售13.1亿元,比上年增加0.5亿元。全年筹集福彩公益金3.9亿元。全市共接收爱心捐款9644.87万元。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1701.77万元,实施救助项目23个,发放救助金1510.76万元,物资折款7995.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98万人次。全市设立慈善义工管理中心31个、义工工作站132个,注册义工5万人,星级慈善义工超过2.2万人,全年提供志愿服务225万小时。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已发现矿种69种,可开发利用的有36种,黄金、菱镁、滑石、钼储量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三、四位。全年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5处,新增探明储量矿种1种。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3.6℃,比上年提高0.2℃。全年平均降水量651.0毫米,全年水资源总量28.34亿立方米。年末全市29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4.73亿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储水量多0.84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8.7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7%。万元GDP用水量11.9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9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26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43万公顷。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3个、市级4个。共有森林公园20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3处、市级10处。
 
全年全社会电力消费量487.9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第一产业用电14.35亿千瓦时,增长5.8%;第二产业用电389.27亿千瓦时,增长4.8%,其中工业用电386.27亿千瓦时,增长4.9%;第三产业用电40.99亿千瓦时,增长9.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3.37亿千瓦时,增长6.3%。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292天,较上年减少22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0%,较上年降低5.8个百分点。市区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1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同比改善28.6%;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同比改善9.1%;一氧化碳年均值为0.7毫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5%,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比改善9.2%;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比改善10.3%;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6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22微克/立方米,同比恶化15.5%,是市区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市区降水pH年均值为6.87,未出现酸雨(pH<5.6的雨水为酸雨)污染。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26条重点河流42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5%以上。
 
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各类噪声功能区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8.5分贝。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为54.0分贝。
 
全市管辖海域海水水质以一类、二类海水为主,符合一类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全市管辖海域面积的94.0%。海水浴场在整个监测期内水质状况为优良。
 
2017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74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0人,比上年下降23.1%。
 
注: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