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枣庄市统计局
2018年3月3日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好中趋优的态势。
一、综合
人口出生率提高。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418.05万人,其中男性219.41万人,女性198.64万人。据2017年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市常住人口392.03万人。出生率16.60‰,死亡率5.84‰,自然增长率10.76‰。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31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2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194.9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958.69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5:51.7:40.8调整为7.0:51.6:41.4。人均生产总值59110元,增长6.1%。
就业创业质量更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92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5.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94万人,低于2.36万人的控制目标,登记失业率2.39%。就业技能培训人数2.1万人,创业培训人数4097人,引领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1200人。
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2.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8%;生活资料价格下降2.9%。
表1: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
2017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0
食品烟酒
99.3
衣着
102.5
居住
100.8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6
交通和通信
100.6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2.4
医疗保健
105.1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0.9
二、改革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调整市级行政权力事项1782项、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73项。新引进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5家,与恒丰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完成企业股改35家。市县级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体系逐步构建,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42543户,增长9.8%,新登记注册资本(金)881.58亿元,增长42.4%。其中,新登记企业户数占新登记市场主体的比重为28.4%,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917家,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打响“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品牌,滕州马铃薯入选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枣庄黑盖猪等“三品一标”66个。
园区改革发展步伐加快。清理僵尸企业42家、盘活土地2400亩;枣庄高新区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滕州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园区进入最后审批阶段。
“三去一降一补”进展顺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煤产量下降8.0%。年末全市待售面积243.58万平方米,下降14.2%,降幅比上年末扩大9.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待售面积122.82万平方米,下降28.3%。
质量强市战略有序实施。新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9件,新增山东名牌产品13个。
三、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农业增加值124.43亿元,增长4.1%;林业增加值1.47亿元,下降9.4%;牧业增加值30.95亿元,增长3.5%;渔业增加值5.38亿元,下降0.1%。
农产品产量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96.16万亩,增长3.8%,总产量34.0亿斤,增长4.1%,单产429.1公斤/亩,增长0.3%;实现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80.42万吨,增长2.3%;植树造林面积5248公顷,下降38.8%;肉类总产量23.57万吨,下降7.2%;水产品产量9.4万吨,下降2.0%。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亿斤
34.0
4.1
棉花
吨
3098.62
-4.6
油料
万吨
8.83
-3.9
蔬菜
万吨
480.42
2.3
园林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