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区级广播电视台10座。全市电影放映机构34个。全市广播覆盖率99.94%,电视覆盖率99.97%。
年末共有各类文物点343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3处。全市馆藏文物5万余件(组),等级以上珍贵文物10719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74件(组),二级文物1303件(组),三级文物9042件(组)。
年末全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3041个,其中,医院10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2个,乡镇卫生院165个,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26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规范化村卫生室1847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46个。卫生人员总数3.85万人,卫生技术人员3.0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99万人,注册护士1.23万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6194张,其中,医院20029张,妇幼保健机构1557张,卫生院4048张。
全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99.86%,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7.77%。甲类传染病无发病,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34.60/10万,报告死亡22例,死亡率0.58/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7540例,发病率199.24/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
全年全市共承办全国体育赛事2项。成功举办了2017年“宝鸡建安集团杯”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全国举重冠军赛及柔道、武术散打、游泳、跳水、赛艇、皮划艇、射击、射箭等省级8项锦标赛,圆满举办“西凤杯”宝鸡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有7人达一级运动员水平,40人达二级运动员水平,13人打破市纪录。全年获得世界及全国各类比赛冠军6人次。
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全市共建成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24个。先后成立了宝鸡市游泳协会、宝鸡市智力运动协会等7个体育协会和宝鸡尚之游泳俱乐部、弘武俱乐部等13个青少年俱乐部,培训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20人,全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7370人。市体育场每天免费开放5个小时,市体育馆实施分类有偿收费、低收费、免费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市本级体育场馆共服务群众约20万人次。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78.1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52.12%。全市人口出生率9.91‰,死亡率6.07‰,人口自然增长率3.84‰。
图72013-2017年常住人口及城镇人口比重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51元,比上年增加2621元,比上年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3546元,比上年增加1582元,增长6.8%。城镇居民年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0平方米。
图8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09元,比上年增加922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8950元,比上年增加428元,增长7.2%。农村居民年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0平方米。
图9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
全年创业就业培训3.8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4%以内。全年农民工总数85.01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41.15万人,下降0.5%;本地农民工43.86万人,增长1.7%。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1.14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55.2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6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0.7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30.04万人。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52.4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16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272.11万人次,参合率99.91%,享受合疗补助499.11万人次。全市共筹集新农合基金17.21亿元,基金支出17.53亿元。
年末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7个,共有养老床位17773张,收养10483人。年末纳入城市低保13702户、24802人,人均月保障标准最高522元、最低502元;纳入农村低保30004户、82082人,保障标准每人每年最低3470元。农村五保对象7226人,其中集中供养2036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最低6000元(现金不低于58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最低5500元(现金不低于5300元)。共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14所。全年累计实施医疗救助13.38万人次,临时救助4.33万人次。
全年脱贫工程实施到村产业项目1193个,覆盖贫困户6.9万户。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29452人、自主创业469人、技能培训12010人。2.9万贫困人口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全市177个贫困村摘帽退出、6.67万人摆脱贫困。
十一、城市建设
年末城市道路长度537.72公里,路灯6.18万盏。市区公交车辆1192台。公交线路64条,线路总长度1002.7公里,年公交客运量2.48亿人次。城镇居民用气总户数43.26万户,燃气普及率98.6%;城市供水管网总长度938.44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2平方米。
十二、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247天(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占全年监测天数的67.7%。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污水处理率98.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平均气温为9.4~14.8℃,与历年同期相比,各县区偏高0.8~1.8℃。年极端最低气温:川塬区为-8.4~-5.1℃,山区-12.1~-8.1℃;年极端最高气温:川塬区为40.0~42.6℃,南北山区为33.3~39.7℃。全年降水总量为524.8~817.5毫米,与历年相比,陇县偏少1成,千阳、凤县接近常年,其余县区偏多1~2成。全市总日照时数为1721~2181小时。
全市全年用水总量8.065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5%,其中:农业用水5.2559亿立方米,占全年用水量的65.1%;工业用水1.0697亿立方米,占13.3%;生活用水1.564亿立方米,占19.4%;生态环境补水量0.1762亿立方米,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