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8-04-27 呼伦贝尔市统计局
至2017年末,全市证券公司3家,证券交易营业部7家,证券市场累计交易量488.49亿元,增长26.8%。新增开户数6835户,下降8.1%,总客户数103978户,下降4.8%,保证金余额2.33亿元,下降12.4%,托管市值22.96亿元,增长23.6%。
 
截至2017年末,全市保险主体30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7家,寿险公司13家。保险业保费收入56.94亿元,增长4.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12亿元,增长9.8%;寿险保费收入38.82亿元,增长1.5%。全年保险赔付额22.21亿元,增长118.7%。其中,财产险赔付16.02亿元,增长225.3%;寿险赔付6.19亿元,增长18.4%。全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7.38亿元,其中种植险承保农作物面积2185.12万亩;养殖险承保奶牛、猪共77949头;森林险承保面积17784.07万亩。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鉴定科技成果23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3项,合同成交金额23847.87万元,增长23%。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2017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7479人,同比增长8.4%。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24848人,增长10.2%。成人本科、专科在校生3197人,下降13.7%。普通高中27所,招收学生10604人,下降8.0%,在校学生数34300人,下降6.7%。其中,少数民族学生9665人,下降3.5%。初中132所,招收学生18636人,增长3.7%,在校学生数54244人,增长2.2%。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838人,增长3.3%。小学140所,招收学生17180人,下降4.2%,在校学生104584人,下降1.6%。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99.6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15个,群艺馆、文化馆15个,注册博物馆44个,其中享受国家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20个。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4座,调频电视发射台119座,广播覆盖率99.22%。地市级电视台1座,旗县级14座,电视覆盖率99.12%。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73个,比上年减少22个,医疗卫生单位实有病床14382张,比上年增加118张。
 
我市运动员参加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获2金、2银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和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21枚金牌、17枚银牌、12枚铜牌,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位列各盟市之首。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4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2.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2.43万人,乡村人口70.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13%。全年出生人口2.01万人,人口出生率7.95‰;死亡人口1.48万人,人口死亡率5.85‰;人口自然增长率2.1‰。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32元,增长8.5%,人均消费性支出18081元,增长5.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增长8.0%,人均消费性支出19829元,增长4.0%,恩格尔系数29.6%,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7.97平方米。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1元,增长8.3%,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3446元,增长7.8%,恩格尔系数25.0%,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6.66平方米。
 
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3台,电冰箱86台,洗衣机93台,生活用汽车16辆,固定电话54部,手机223部;农牧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2台,电冰箱90台,洗衣机80台,生活用汽车20辆,固定电话18部,手机233部。(见表5)
 
表5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耐用品拥有量情况
 
指标
 
单位
 
城镇居民
 
农牧民
 
彩色电视机
 
 
103
 
102
 
电冰箱
 
 
86
 
90
 
洗衣机
 
 
93
 
80
 
固定电话
 
 
54
 
18
 
手机
 
 
223
 
233
 
生活用汽车
 
 
16
 
20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71.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7.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96.9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6.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8.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34.7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土地面积25.3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4%,森林蓄积量11.6亿立方米。矿产资源已发现矿产67种(亚矿种82种)。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16.19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46万千瓦。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98.1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8亿立方米。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4%,同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6项监测指标浓度平均值全部达标。26个重点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中,20个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呼伦湖、北方药业、饮用水水源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淘汰煤炭行业过剩产能30万吨、燃煤小锅炉52台、黄标车5128辆。2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17台火电机组新建脱硫设施,18台工业生产设备完成烟粉尘治理,削减散烧原煤6.48万吨。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7座,完成59个农村牧区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工程,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搬迁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