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8-05-02 四平市统计局
 
75.8%。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5%。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546.5亿元,比上年增长7.9%;乡村实现零售额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6.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全年进出口总额29119万元,比上年下降33.4%。其中,进口总额达7522万元,比上年下降69.0%,出口总额达21597万元,比上年增长11.0%。(注:外贸数据不含公主岭)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全年公路旅客发送量达3084万人,比上年下降7.3%。旅客周转量达178050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7%。公路货物发送量8789万吨,比上年增长9.7%。公路货物周转量266289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2%。年末,全市出租车达9462辆,比上年下降0.2%。市区出租车达2797辆,与上年持平。全市机动车保有量552606辆,比上年增长21.9%。其中:载客汽车达到293719辆,比上年增长8.6%,载货汽车达到62534辆,比上年下降2.3%。
 
全市拥有邮政局、所110个,比上年下降13.4%。邮路总长度2116公里,比上年增长27.6%。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2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电信业务总量16.3亿元,比上年下降1.5%。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业务量25万件,比上年下降13.8%;包裹业务量947441万件,是上年的3.0倍;汇兑4万笔,比上年下降63.6%;特快专递5万件,比上年下降16.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29.4万户,比上年下降8.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376.6万户,比上年增长11.6%。
 
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41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6%。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7000人次,比上年增长24.4%。接待国内旅游者41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6%。旅游总收入63.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7.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0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4%,国内旅游收入63.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8.0%。截至2017年末,全市有旅行社35家,同比增长34.6%;星级酒店1家,同比下降50.0%。(注:旅游数据不含公主岭)
 
七、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20.5亿元,比年初增加75.6亿元。住户存款999.0亿元,比年初增加106.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36.0亿元,比年初减少43.9亿元。广义政府存款176.6亿元,比年初增加8.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8.7亿元,比年初增加5.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83.6亿元,比年初减少13.3亿元。住户贷款249.2亿元,比年初增加1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8.6亿元,比年初增加7.7亿元;中长期贷款180.5亿元,比年初增加11.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834.4亿元,比年初减少32.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565.6亿元,比年初减少67.6亿元;中长期贷款261.8亿元,比年初增加51.7亿元。
 
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7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3家,人寿保险公司14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52481.5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0516.2万元,比上年增长1.2%;人寿险保费收入431965.3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各类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139945.5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688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6.3%。人寿险赔款和给付支出71055.2万元,比上年增长58.9%。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地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95元,比上年增长6.7%;全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71元,比上年增长6.7%。
 
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4.4万人(不含公主岭),比上年下降0.5%。参加失业保险19.6万人(不含公主岭),比上年增长0.1%。
 
全市养老机构115个,其中,市区22个;养老机构床位13065张,其中,市区3609张。
 
年末全市共有36558户、5125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市区16422户、23430人。11043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市区12720人。13426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其中,市区1079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有大学4所,招生19768人,在校生56369人,毕业生18373人。全市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生8458人,招生2685人,毕业生3677人。全市有普通中学186所,招生50317人,在校生137028人,毕业生42298人。其中:普通高中21所,招生17682人,在校生49747人,毕业生14975人。普通初中133所,招生28172人,在校生75781人,毕业生24295人。全市有普通小学832所,在校生168680人,招生25018人,毕业32473人。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825人,招生113人,毕业生69人。全市有幼儿园、学前班473所,在园(班)人数48695人。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到提升。重点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2017年全市共有26户企业分别与39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签订合作项目65项。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四平科技成果展洽会”。7名国家级专家学者受聘成为我市高级顾问,成立7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四平中心,达成44项合作协议。向省科技厅推荐科技计划项目51项,资金额度9518万元,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16项(不含外县及吉林师大),争取资金1415万元。组织申报市级项目84项,创新基金项目22项。科技创新企业聚拢发展,大力培育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017年推荐5户企业成为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厚植发展动能,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现场服务,全市共实施技改项目161项,完成技改投资156亿元。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累计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团队30个,领军人才99人,带动本地培养人才团队20个,98人。2017年全市共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47名,目前省级科技特派员达到68名。新增获批院士工作站3家,目前全市已建成院士工作站6家。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承办以“科技强国、创新圆梦”为主题的吉林省科技活动周,设立十大展区,展示了吉林1号卫星、大型无人机等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全市近2万人参加活动,得到科技部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