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运输能力逐步增强。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公路总里程19681.8公里,其中国道993.6公里,省道1038.3公里;拥有等级公路1942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5.5公里、一级公路1403.7公里、二级公路2629.5公里、三级公路1467.6公里、四级公路13525.4公里,等外公路260公里。2017年,全社会客运量7241万人,比上年下降12.6%,客运周转量73.9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9%;全社会货运量17174万吨,比上年增长7.8%,货运周转量45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全年保障航班1.31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130.31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5.8%、7.8%,货邮吞吐量5540吨,比上年增长8.2%。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9013万吨,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外贸2454万吨,比上年增长20.7%。
邮电业务平稳发展。2017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邮政业务收入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06万件,比上年增长23.9%,实现业务收入9.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电信业务收入51.2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保持平稳。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分城乡看,乡村消费增速领先城镇,全年城乡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8.3亿元和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和1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17.4亿元、1405.1亿元、18.7亿元和16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3%、11%、10.1%和11%。分规模看,限额以上零售额814.8亿元,比上年增长7.2%;限额以下零售额9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经营类别中,生活类消费平稳增长。粮油类消费22.1亿元,比上年增长6.3%,饮料类8.79亿元,比上年增长0.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53.1亿元,比上年增长7.7%;日用品类28亿元,比上年增长9.6%。品质类消费增长较快。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销售有所提高,计算机及配套产品类实现零售额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奢侈品消费增长较快,化妆品和金银珠宝类分别实现零售额7.9亿元和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和10.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稳中有进。2017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出口5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3%,进口28.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5%。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57个,比上年增长4.7%,其中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7个,比上年增长28.6%。注册外资实际到账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6%。今年新设韩资服务业项目有17个,同比增长26.15%。目前新设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产业结构层次明显提升,实体制造业项目由去年占比的46%提升到66%,其中智能终端、新能源、数据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占比增强。
旅游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9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实现旅游总收入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两项指标增速连续三年位于全省第一,旅游总收入实现五年翻一番,旅游外汇收入78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景区建设进一步加快。荷兰花海和千鹤湾被省政府列为首批全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和培育单位,东台黄海森林公园风景道创建为2017年省旅游风景道,大丰梅花湾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发展。大丰恒北、东台甘港、盐都三官等获评省首批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新增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4家。旅游品牌渐已打响。我市荣膺“2017最美中国?国际知名旅游度假城市”称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2017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0亿元,比上年下降3.4%,其中税收收入271.9亿元,比上年下降3.7%,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5%。主体税种保持稳定,实现国内增值税68.6亿元、改征增值税(含营业税)40.8亿元、企业所得税25.2亿元、个人所得税9.8亿元。财政惠民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全市用于民生保障支出5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1家,年内净增2家,分别为上海银行盐城分行和平安银行盐城分行。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6214.2亿元,比年初增长13.6%,其中储蓄存款2744亿元,比年初增长5.2%。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4287.5亿元,比年初增长15.3%,其中中长期贷款2294.5亿元,比年初增长28.8%。
保险业健康发展。2017年,全市拥有各类保险机构74家,其中市级产险公司21家,寿险公司36家,保险专业中介一级法人机构12家,保险经纪分支机构3家,保险公估分支机构2家。保险分支机构及营销网点650个,保险从业人员4.64万人。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财产险39.4亿元,比上年增长9.9%;人身险1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全市各项赔偿和给付5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5%,科技进步贡献率55.1%,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9%。智能终端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40%,智能终端整机出货量突破2000万台,大数据产业营业收入22.5亿元,增长26%。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3家,净增81家。2017年,全年申请发明专利9137件,比上年增长62.5%;授权发明专利1390件,上年增长65.1%;有效发明专利量3992件,比上年增长53.4%,三个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2017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6所,招生1.9万人,在校生6.24万人,毕业生1.73万人;普通中专10所,在校生2.86万人;职业高中10所,在校生2.38万人;普通中学278所,在校生28.18万人;小学336所,在校生45.36万人。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46%,在校生年巩固率99.5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34%,在校生年巩固率99.81%。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在园幼儿23.23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8.97%。全市共有教职工数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5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