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利用外资质态提升。全年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占比56.5%。新设立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7个,其中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17.5亿美元德淮半导体增资、3.9亿美元敏安电动汽车增资等重大产业项目及融盛融资租赁等新业态项目落户。完成外经营业额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建设投资加大。全年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12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宿扬高速淮安段在沿线率先建成,503省道淮安机场连接线建成通车,235及346省道涟水绕城段、235国道盱眙明蛤段、348省道洪泽南环段等项目建成通车。连淮扬镇、徐宿淮盐两条高铁桩基、墩身基本完成。淮安东站4.5万平方米高架站房方案得到铁总认可,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完成项目核准和工可审查,新港二期建成投入试运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07公里,一级公路里程731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475公里、桥梁88座。
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1.27亿吨、周转量389.80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5%、4.8%。集装箱吞吐量17.50万标箱,增长16.4%;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0亿吨,增长10.8%。淮安机场迈入中型机场行列,通航城市增至25个,完成旅客吞吐量128.64万人次,增长49.3%。新增24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镇村公交开通率84.5%。新增4个国家3A级物流企业,全市3A级以上物流企业总数达26个,省重点物流基地增至10家。
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邮政业务收入29.61亿元,增长40.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3万户,下降14.7%。移动电话用户445万户,增长3.9%。年末互联网固定宽带用户84.01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53.66亿元,增长15.7%。旅游外汇收入1704.53万美元,增长9.4%。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934.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40万人次,增长31.6%。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2家,其中5A级1家,4A级14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52家,省级自驾游基地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星级旅游饭店37家,其中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旅行社110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2家、出境旅行社4家。持有电子导游证导游3912人。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支出结构改善。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6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77.06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6.8%,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2.51亿元,其中民生类支出334.2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3.9%,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32.67亿元,增长12.0%,其中住户存款1483.10亿元,增长9.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789.29亿元,增长21.1%,其中:大型企业贷款132.88亿元,增长27.3%;中型企业贷款755.44亿元,增长24.2%;小微企业贷款611.12亿元,增长21.9%,小微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总额40.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3家,新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6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34.35亿元。全年专利申请16782件,其中企业专利申请10820件,比上年增长38.3%;专利授权7331件,其中企业专利授权4913件,比上年增长14.2%;发明专利申请4547件,其中企业发明专利申请3249件,比上年增长289.1%。新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2个、省级科技产业园1个。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获得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授牌。新获批省级众创空间4个、省级众创社区1个,全市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超过89万平方米。
科研实力提升显著。新增上海交通大学苏北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2个省级产学研联合重大载体,全市有省级联合重大载体9个。组织实施大院名校科技合作交流项目59项。新获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个。新增市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36户。新获批省级农村科技服务超市8个,新认定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3个。全年新引进“淮上英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6个。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市人才总量53.1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8.51万人,当年新增1.82万人;有高技能(具有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才12.03万人,当年新增1.26万人,其中技师841人、高级技师27人。全市共有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4个,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项目3个,省首席技师项目25个。共有359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其中当年新增60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3名,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名,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5家。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成规模幼儿园893所,在校生88.46万人,专任教师5.55万人。其中:成规模幼儿园433所,在园幼儿17.56万人,幼儿教师0.91万人;小学246所,小学生35.17万人,小学教师1.95万人;初中160所(含37所九年制学校),初中生15.48万人,初中教师1.32万人;高中31所(含5所完全中学),高中生7.21万人,高中教师0.6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6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5.9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0.31万人;高校7所,大学生6.96万人,高校教师0.4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0.0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0.02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近4.2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17平方米。全年提档升级33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成张纯如纪念馆。全市有市级、县(区)级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含少儿),美术馆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28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90个(符合“八个一”标准)。其中4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国家一级站。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总户数62.73万户,有线数字电视村民小组接通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