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8-05-04 淮安市统计局
 
卫生资源总量增加。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75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综合医院38个、专科医院14个、中医院6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院1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4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病床28647张,其中医院17876张、卫生院8359张。卫生技术人员3.2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684人,注册护士14518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07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63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725人。建成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2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成功创成“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
 
体育事业成果显著。成功举行第二届国际智力运动联盟智力运动精英赛、国际篮球3X3挑战赛、全国田径大奖赛、2017中国﹒淮安“一带一路”户外运动挑战赛等9项国际级赛事、5项省级赛事。组队参加省第十九届运动会,获金牌53枚。组队参加24个大项496个小项省级青少年比赛的金牌角逐,取得金牌63枚。投资280万元,在恩来干部学院建成体育主题公园,促进体育健身与生态相融合。投资500万元,新建健身步道75公里,笼式足球场4片,拆装式游泳池1个;为主城区20个街道配置健身设施;建成乡镇多功能运动场42个,5个重点中心镇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实现全市110个乡镇多功能运动场地的全覆盖。全年销售体育彩票7.4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能力提高。淮安市和淮安区、淮阴区、洪泽区、盱眙县获得环保部正式复函,建成国家生态市、县(区)。启动新一轮生态示范创建,金湖县建成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市设立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09万公顷。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8天,优良率67.9%;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优良率81.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5.0分贝,市区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6.9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1960吨、298吨、3205吨和2267吨。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标。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小幅变动。年末户籍人口560.90万人,比上年下降6.66万人,其中男性287.92万人,女性272.98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91.40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0.9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25%。人口出生率10.97‰,死亡率7.45‰,人口自然增长率3.52‰。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4元,比上年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6元,增长8.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88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1元,增长9.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526元,增长9.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9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3.7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80万人,比上年增加0.5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13万人,增加2.7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3.66万人,增加2.0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2.00万人,增加2.0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5.99万人,增加1.68万人。个体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0.4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6.2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0万人。养老金按时足额100%社会化发放,全年共为29.9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67.97亿元。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100%。
 
注:
 
(1)公报中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淮安统计年鉴-2018》公布为准。
 
(2)GDP、产业增加值和人均GDP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增速。
 
(3)“4+2”优势特色产业:指盐化新材料、特钢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4)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