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幼儿园469所;全年招生4.22万人,增长27.8%;在园幼儿10.07万人,增长18.4%;毕业幼儿2.90万人,增长10.3%。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64.5%。
全年投入市级教育经费72.14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落实各类城乡义务教育保障资金2.71亿元。免除各类教育费用8.9万元,惠及近37万名学生。新(改扩)建中小学校32所,新建公办幼儿园43所,1.69万农村适龄幼儿实现学前免费教育。
年末拥有各类科研机构78个,各类重点实验室72个,其中,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47个,市级24个。批准成立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0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22个,市级45个。通过市级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其中,获得自治区级认定15家,通过国家级认定备案7家。培育各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在主板成功上市12家,新三板挂牌22家。
全年专利申请量6080件,比上年增长5.4%;专利授权总量3571件,其中,实用新型2382件,占专利授权量的比重为66.7%。技术市场登记技术合同406份,合同成交金额2.31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24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2个。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0%。发行文化惠民卡1万张,举办惠民演出3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1.1万场。年末,拥有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8家、特色文化街区8条、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个。
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757个,比上年末增长0.8%。其中:医院1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9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9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08万张,增长4.7%,其中医院床位数2.75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0.27万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8.44张。卫生技术人员3.85万人,增长0.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5万人,注册护士1.69万人;全年总诊疗2387.06万人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个。乡镇卫生院27个,拥有床位380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500人。
拥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家;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被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为212个社区配备公共体育设施。成功举办市第四届运动会。参加在德国举行的2017年第一届射击世界青年锦标赛,取得男子50米手枪慢射60发项目个人冠军,并在决赛中打破个人青年世界纪录。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年报资料显示,全市年末总人口222.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8.20万人,乡村人口24.4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87‰,死亡率15.36‰,自然增长率-2.49‰。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8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22664元,增长8.3%;经营净收入2556元,增长2.1%;财产净收入2534元,增长8.2%;转移净收入9274元,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473元,增长12.7%;其中食品烟酒8567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7.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39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工资性收入5386元,增长13.3%;经营净收入7233元,增长4.8%;财产净收入2225元,增长19.4%;转移净收入2995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80元,增长12.4%;其中食品烟酒5038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7%。
十二、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城镇新增就业11.9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371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3%。发放各类就业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4.5亿元,惠及劳动者6.8万人。开展职业培训11.9万人。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每月1620元。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26.80万人,比上年增加2.63万人,其中,在职人员99.32万人,增加1.75万人;离退休人员27.48万人,增加883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1.19万人,减少319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8.4%。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1.72万人,比上年增加5.6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122.01万人,增加2.30万人;城乡居民89.71万人,增加3.4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82万人,增加3.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77.73万人,增加6288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19.5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72.69万人,增加3.56万人。
连续第1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达3014元,惠及26万人。城乡居民基础性养老金标准增加至每人每月180元,3.68万城乡居民受益。
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和280元。发放救助金1.7亿元,救助困难人员10.5万人次。年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3万人,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49人。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38个,社会福利院床位数6308张,比上年增加709张。
十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实施克南高架东延二期、米东大道二期等61项重要路网工程。轨道交通1号线北段试通车,2、3、4号线建设有序推进。完成老旧供热管网改造178公里,新建燃气管网226公里。建成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6家,全疆首个装配式项目东进场路高架启动建设,完成装配式建筑100万平方米。
大力实施以建筑节能保温为主的靓化工程,完成50条街区、1721栋建筑外立面改造和靓化提升,铺设道路82万平方米,线缆入地75公里。
新增绿地1.8万亩、花园式单位20个。完成森林抚育1万亩、大苗基地建设1100亩、退耕还林6000亩、裸露荒山绿化6129亩。新建小游园及街旁绿地101块、小绿道9条,启动大湾片区棚户区、东大梁片区二道湾公园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7%。无线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布设无线接入点2.1万个,全面建成“光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