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44.2亿元,增长9.1%。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7.5%,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7.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8.6%,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4.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11.5%,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9.1%,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8.5%,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25.1%,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0.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12.3%,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9.8%,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0.1%。
八、对外经济
全市实现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5321.3亿元,增长5.7%。其中,出口额3172.2亿元,增长4.7%;进口额2149.0亿元,增长7.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进出口总额2590.4亿元,增长4.2%。其中,出口1630.6亿元,增长1.9%;进口959.8亿元,增长8.4%。
全市服务进出口176.1亿美元,增长9.6%。其中,出口87.5亿美元,增长5.6%;进口88.6亿美元,增长13.8%。全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8652份,增长43.9%;合同额56.7亿美元,增长39.7%;执行额44.3亿美元,增长18.3%。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7275份,增长53.9%;合同额45.8亿美元,增长43.3%;执行额36.1亿美元,增长18.9%。
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2196.8亿元,增长9.7%。其中,出口额6738.5亿元,增长6.5%;进口额5458.3亿元,增长13.9%。
2018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56个,增长47.1%;合同外资98.2亿美元,增长7.8%。全市实际使用外资86.9亿美元,增长10%;按商务部FDI(外商直接投资)统计口径,实际使用外资58.0亿美元,增长4.1%。
全市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22个,协议投资额2.0亿美元,增长8.9%;实际投资额6.8亿美元,增长86.9%。
全市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承揽项目107个,新签合同额49.3亿美元,增长11.9%;完成营业额43.1亿美元,增长12.8%。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1820人。
九、社会事业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含民办高校)25所,其中,普通高校23所。全年研究生招生1.6万人,在学研究生4.5万人,毕业生1.1万人(不含驻青科研院所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招生10.2万人,在校生35.3万人,毕业生9.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6万人,在校生8.4万人,毕业生2.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8万人,在校生11.7万人,毕业生3.8万人。初中招生8.6万人,在校生26.8万人,毕业生7.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0.4万人,在校生57.0万人,毕业生8.6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02万人,在校生0.2万人,毕业生0.0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6.4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3745处,其中,医院、卫生院422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处,妇幼保健机构12处,门诊部(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917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4万人,其中,医生3.5万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5.8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6万张。
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53枚,银牌247枚,铜牌236枚。重点体校8所,学员1370人;业余体校10所,学员1846人。
十、城市建设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6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城市平均每天供水量129.7万吨,增长2.9%。城市全年实际用水量4.1亿吨,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1.6亿吨和2.5亿吨。
城市使用液化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189.8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2.7万吨,供应天然气总量10.7亿立方米。城市气化率达到100%。
全年新增供热面积1060.4万平方米,年末供热面积达到2亿平方米。
年末市区公共汽、电车线路623条,共有营运的公交汽、电车8475辆。市区共有巡游出租汽车10867辆。年末市区共有地铁线路4条,地铁年客运量15294.12万人次,日均客运量41.9万人次。
全市共有公共厕所788座,三类以上的774座,新增202座,改建54座。
年末城市下水道总长度8128.1公里。
十一、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初步统计,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89万吨标准煤,增长4.1%。其中,煤炭消费量1360万吨,下降1.7%;原油消费量1542万吨,增长1.2%;天然气消费量10亿立方米,增长89.3%。全社会用电量432亿千瓦时,增长7.7%。其中,工业用电量238亿千瓦时,增长5.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7亿千瓦时,增长2.2%。
全年全市能源生产量2834万吨标准煤,增长2.1%。其中,原油加工量1541万吨,增长1.2%;汽油生产量474万吨,增长3.9%;柴油生产量383万吨,下降6.2%;发电量192亿千瓦时,增长4.8%。新能源发电量17亿千瓦时,增长13.5%。其中,风力发电量增长12.6%,生物质发电量增长25.4%。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发电总量比重为9.1%,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市年平均气温13.3℃,平均年降水量为722.7毫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7天,占全年的85%。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或好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点位数占90.6%,与上年持平。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9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0分贝。
全市七个行业(领域)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3起,死亡69人,分别下降42.2%和38.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6,十万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72,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1.13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19元,增长8.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17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0元,增长7.5%。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4:1。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316元,增长8.3%,恩格尔系数为28.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890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885元,增长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