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03-21 青岛市统计局
青岛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
 
(2019年3月19日)
 
2018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1200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6.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850.6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6764.0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比例为3.2:40.4:56.4。人均GDP达到128459元。
 
注: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和增速为研发支出计入GDP核算修订后数据;2016年-2017年为研发支出计入GDP核算并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修订后数据。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939.48万人,增长1.1%。其中,市区常住人口635.25万人,增长1.6%。
 
全年财政总收入3705.5亿元,增长1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1.9亿元,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905.9亿元,增长9.9%;增值税327.9亿元,增长6.1%;企业所得税152.4亿元,增长3.9%;个人所得税48.8亿元,增长15.1%;城市维护建设税57.7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61.2亿元,增长11.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2.7亿元,增长6.9%;教育支出263.0亿元,增长3.6%;科学技术支出45.1亿元,增长17.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6.1亿元,增长1.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32.0亿元,增长3.0%。全年税务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2409.0亿元,增长6.3%。其中,国内税收1720.1亿元,增长8.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4.2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105.22。12月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同比价格指数为113.3,二手住宅同比价格指数为111.2。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争取国家、省改革试点任务59项。大力推进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权力事项分别精简62.6%和55.3%,“一次办好”基本实现全覆盖,市级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94%,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全面实行“一窗受理”。户籍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人才落户、居住落户、项目落户、积分落户更加便捷。全部完成6015个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完成5550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33.3万平方米,下降7.8%;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62.1万平方米,下降22.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1.9元,与上年持平。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147亿元。农业投资增长15.8%,教育投资增长14.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7%。
 
“三大攻坚战”稳步推进。全市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87%,较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各级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3亿元。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年末“脱贫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29531人。新建产业扶贫项目111个,累计落地项目达800个,累计资产收益超过6000万元。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为34、10、31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PM2.5改善8.1%,二氧化硫改善28.6%,二氧化氮改善6.1%。
 
二、新动能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327亿元,增长15.6%,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27.7%。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766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451亿元,增长13.7%。其中,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设备制造业和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等4个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2025亿元,增长14.5%,占海洋经济比重60.9%。海洋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66亿元,增长8.6%,占海洋经济比重11%。
 
“新经济”增加值3065.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25.5%。“新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6.9%,占GDP比重为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占GDP比重为2.0%;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0%,占GDP比重为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2%,占GDP比重为8.1%。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5.0%,占GDP比重为5.4%;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占GDP比重为2.7%。“新业态、新模式”显现活力,全市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额1.0万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网络零售额增长27.6%。“新技术”发展迅速,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收入比重提升至22.8%。“新产品”产量增速较快,工业机器人2288套,增长59.4%;城市轨道车辆1538辆,增长20.5%;新能源汽车9.2万辆,增长14.4%。新动能投资拉动明显。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0.7%,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长32.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9.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6%。
 
初步统计,全市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4项。其中,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科技进步奖11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55.8亿元,增长23.0%。涉海技术合同成交额18.2亿元,增长21.2%。全年有效发明专利26267件,增长20.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1088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112家。杰华生物成为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研发力量加快聚集,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9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9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92家。
 
三、农业
 
全年农业增加值410.6亿元,增长3.6%。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94.0亿元,增长3.0%;林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11.9%;牧业增加值76.1亿元,增长7.9%;渔业增加值114.5亿元,增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