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泉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
(2019年3月30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46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经济总量连续20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80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4885.01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3381.16亿元,增长9.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57.9%和41.5%,分别拉动GDP增长0.1个、5.1个和3.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2.4:57.7:3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61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4751美元),比上年增长8.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8.3%。人口出生率为12.1‰,死亡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5.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55.12万人。
表1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常住人口
870
100
其中:城镇
579.4
66.6
农村
290.6
33.4
其中:男性
442.8
50.9
女性
427.2
49.1
其中:0-14岁
166.2
19.1
15-64岁
631.6
72.6
65岁及以上
72.2
8.3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65万人,有91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全年培训各类劳动者25万人,转移就业3.4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9%。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其中,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0%,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2%。全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8%。12月份,全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二手住宅交易价格同比上涨1.8%。
表22018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标
市区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5
一、食品烟酒
1.3
粮食
1.8
鲜菜
10.9
畜肉
-6.9
水产品
3.1
蛋
16.2
鲜果
0.7
二、衣着
-2.8
三、居住
2.4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7
五、交通和通信
1.2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3.0
七、医疗保健
2.1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0.7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4.16亿元,比上年增收31.87亿元,增长7.2%,加上上划中央“三税”收入386.89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合计完成861.05亿元,比上年增收52.86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2.38亿元,比上年减少5.42亿元,下降0.9%。其中,教育支出148.09亿元,增长7.2%。政府性基金收入360.26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407.11亿元。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810.7亿元,增长6.7%。海关代征税收收入144.3亿元,增长32.6%。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64.23亿元[3],比上年增长2.3%。粮食种植面积128.13万亩,比上年减少1.27万亩,下降1.0%;其中稻谷面积84.52万亩,减少3.23万亩;烟叶种植面积0.03万亩,增加53亩;油料种植面积21.86万亩,增加0.3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1.47万亩,增加3.39万亩。粮食总产量48.50吨,比上年增加0.97万吨,增长2.0%,其中稻谷34.0万吨,减少0.53万吨,下降1.5%。
表3201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48.50
2.0
春收
3.79
28.5
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