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8年,全州邮路总长度0.59万公里,同比增长2.7%;邮政业务总量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快递1719.06万件,其中国内同城快递399.6万件、异地快递1319.17万件,国际及港澳台快递0.29万件。全州快递业务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42.9%。
七、大数据和通信
2018年,全州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24.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74.2%;网络零售额9.06亿元,同比增长147.2%。
电信行业较快发展。电信业务收入2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年末电话用户424.12万户,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5.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8.54万户。
八、财政和金融
2018年,全州财政总收入21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公共财政收入119.70亿元,增长0.6%。公共财政支出416.61亿元,增长10.2%。其中,节能环保、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住房保障、一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增长43.2%、15.6%、14.9%、14.6%、14.3%。
2018年,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631.80亿元,比上年下降1.7%,其中住户存款895.93亿元,比上年增长8.6%。各项贷款余额16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九、教育
2018年,全州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教育支出83.74亿元,同比增长8.1%。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20.1%。
全州教职工数56466人,专任教师数46680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14386人,专任教师8566人;小学教职工18617人,专任教师17089人;初中教职工10875人,初中专任教师9995人;普通高中教职工7318人,专任教师6732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1748人,专任教师1558人;特殊教育教职工数235人,专任教师217人;工读学校教职工11人,专任教师10人;普通高等院校教职工3276人,专任教师2513人。
十、文化、广播电视和体育
2018年,全州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广播覆盖率达到93.52%,电视覆盖率达到95.78%。全州开展了首届“农民丰收节”暨第五届中秋音乐会等公益演出26场次。各县(市)文化部门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以“好花月月红·百姓大舞台”为载体,开展各类演出500余场。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精准扶贫在黔南”为主题的送文艺下乡演出活动,深入贫困乡村开展送文艺演出、送书、送电影等活动50余场。开展了黔南州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活动-建州62周年非遗文化秀匀城活动。开展了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工作,为全州1475个农家书屋点配送图书18万册,总投资270.88万元。
2018年,全州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各县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体活动130余次,其中:国际级赛事8个,国家级赛事9个,省级赛事11个。具体大型赛事有:2018年中国贵州.黔南体育舞蹈(国际)公开赛、中国足协国际足球锦标赛、瓮安国际男篮巅峰争霸赛、瓮安“多彩贵州”2018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荔波国际跳绳公开赛、长顺“贵阳银行杯”国际篮球嘉年华、福泉“多彩贵州”山地自行车联赛暨国际山地自行车节等。在国际、国内、省级赛事中获得金牌67块,同比增长179.2%;银牌63块,同比增长85.3%;铜牌65块,同比增长97.0%。
十一、卫生
2018年,全州卫生健康事业稳步推进。卫生机构2530个(含村卫生室),实有床位21048张,卫生技术人员1998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879人,注册护士8178人,药师827人,技师1317人。健康扶贫工程实施到位。2018年以来救助住院16.05万人次,医疗总费用7.37亿元,医疗保障救助金额7.05亿元。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数签约服务21.91户82.08万人,贫困人口高血压服务4.45万人15.7万人次,糖尿病7266人2.66万人次,重性精神病6648人2.58万人次,活动性结核1174人6727人次。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累计为307.56万名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1.55%、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4.12%、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48.15%。全州累计完成69.78万剂次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报告接种率98.02%;报告结核病发病数3100例,报告发病率96.86/10万,与去年同期比下降1.90%。妇幼卫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州活产数34289人,孕产妇死亡率29.16/10万,婴儿死亡率5.8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05‰。
十二、人民生活
2018年,全州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36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845元。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8.2辆,同比增长39.6%;摩托车42.1辆,同比增长12.6%;电冰箱106.2台,同比增长3.2%;洗衣机107.1台,同比增长2.8%;移动电话294.5部,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9.6平方米。
2018年,全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1元,比上年增长10.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47元,比上年增长9.3%。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空调、家用汽车、热水器、电冰箱、移动电话数量分别增长69.2%、24.5%、12.5%、2.2%、1.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53.9平方米。
十三、环境保护
2018年,全州以“林业兴、生态美、百姓富”为目标,大力建设美丽黔南,全州完成营造林91.36万亩,工程创面生态修复面积23.2万平方米,森林抚育11.91万亩。完成多彩景观林建设5.29万亩,创建多彩森林村寨60个,新建森林康养基地8个。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综合指数为2.62,位居全省第一位。完成全州496条河流“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并印发实施,构建州县乡村四级河长主抓、主干、主责的河长体系。2018年20个河流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重安江福泉凤山桥边、瓮安河天文2个断面阶段性达标,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90.9%。建成独山城北和惠水二期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1万吨/天。全州深入实施“双十”工程治理,重点开展了瓮福、川恒、金正大、芭田、东峰锑矿等重点企业污染源头治理,推动重点流域水质明显改,消除了20年来的劣Ⅴ类水体。瓮安河总磷浓度大幅度下降,达到Ⅲ类水质,重安江总磷浓度下降58%,达到Ⅲ类水质,都柳江锑浓度下降30%以上。2018年,全州水环境质量及管理指数1.97,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指数1.97,两个指数位居全省首位。深入实施福泉马场坪和瓮安青坑园区等重点区域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扎实推进柴油货车污染防治,共淘汰燃煤锅炉80蒸吨,环境空气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全州大气环境质量及管理指数1.9,排全省第三位。全面完成三都县普安镇、独山县百泉镇等11个土壤污染项目治理,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质量及管理指数1.99,排全省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