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9-04-29 淮安市统计局
 
对外经贸加快拓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33.7亿美元,增长12.1%;进口16.4亿美元,增长0.6%。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40%以上;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比重58.6%。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934户,较上年增加71户,进出口超亿美元企业11户。新设境外投资项目10个,完成外经营业额1.73亿美元,增长10.8%。
 
平台载体提档升级。清河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排名上升至第12位;涟水、金湖开发区进入省级开发区苏北前十强。口岸平台功能不断拓展,淮安一类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10万人次。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申创工作有序推进。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投资再创新高。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34亿元,比上年增长9.8%,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完成线下主体工程,徐宿淮盐铁路完成铺轨,综合客运枢纽全面开工建设,宁淮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348省道洪泽绕城段、淮安区东段建成通车,420省道金湖段、235国道盱眙段等干线公路建设有序推进。京沪高速公路扩建淮安东、淮安两个互通开工建设。淮安港许渡作业区、城东作业区一期工程建成使用,新增港口吞吐能力800万吨。淮安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成使用,金湖通用机场开工建设。
 
运输业稳定增长。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1.29亿吨,货运周转量398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9%、2.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2万标箱,增长17%,占全省内河运量60%。淮安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1.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286吨,分别增长18%、26%;新增柬埔寨、泰国等航线,通航城市增至30个。全市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大幅提升至97.09%;新增18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镇村公交覆盖率100%。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04公里,一级公路里程749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邮政业务收入21.79亿元,增长17.3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万户,下降9.3%。移动电话用户481.77万户,增长8.3%。年末互联网固定宽带用户91万户,增长8.4%。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旅游业总收入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09.23亿元,增长15.7%;旅游外汇收入2357.36万美元,增长11%。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292.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6万人次,增长8.6%。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2家,其中5A级1家,4A级16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52家,省级自驾游基地3家、旅游度假区2家、工业旅游区2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省旅游风情小镇1家。星级旅游饭店29家。旅行社110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2家、出境社5家。持有电子导游证导游2013人。西游乐园、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二期、中国漕运城、金湖水上森林休闲旅游度假区、萧湖景区生态旅游二期等,被列为2018年省级重点旅游项目。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结构改善。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27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税收收入203.49亿元,增长14.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2.3%,较上年提升5.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6.81亿元,增长7.6%,其中民生类支出354.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2.8%。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638.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0%,其中住户存款1605.25亿元,增长8.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303.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4%,其中小微企业贷款691亿元,占企业贷款比重40.8%。
 
九、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5家。全年专利申请量17227件,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746件,增长4.4%;专利授权量8689件,增长18.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07件,增长13.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44件。全市创新型企业34家,创新型领军企业3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孵化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
 
科研实力显着增强。全市年末拥有知名高校院所重大产学研机构38个,其中省级7个。全年组织签订大院名校科技合作交流项目91项。全年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85名(约),其中博士75人(约);入选国家双创人才1个,省“双创团队”1个,省双创博士3人,省科技副总65人。新获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个。新认定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
 
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全市人才总量56.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0.36万人,当年新增1.85万人;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14.03万人,当年新增1.31万人。共有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4个,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项目3个,省首席技师项目33个。共有海外留学回国人员394人,其中当年新增50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6名、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8名。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9家。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有各类各级学校920所,在校生92.16万人,专任教师6.01万人。其中:幼儿园450所,在园幼儿17.63万人,幼儿教师0.92万人;小学245所,在校生35.16万人,小学教师2.26万人;初中164所,在校生16.92万人,初中教师1.44万人;普通高中31所,在校生7.43万人,高中教师0.6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生5.56万人,专任教师0.28万人;普通高校8所,在校生9.36万人,高校教师0.4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0.11万人,专任教师0.02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33.6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22平方米。全年提档升级9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基本达到全覆盖。全市有市级、县(区)级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含少儿),美术馆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95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96个。其中国家一级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7个。有线数字电视总户数62.73万户,有线数字电视村民小组接通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