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9-04-29 淮安市统计局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表彰激励。全市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80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综合医院38个,专科医院19个,中医院6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院1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0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病床29417张,其中:医院18597张,卫生院8372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3.4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394人,注册护士15484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05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9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58人。
 
体育事业成果显着。成功举办淮安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2018中国淮安“一带一路”户外运动挑战赛等系列高级别赛事,以及第十一届万人自行车骑行、第十三届“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等传统品牌活动。在第十九届省运会中勇夺赛会金牌57.5枚、赛会奖牌156.5枚。建成恩来干部学院户外拓展攀岩主题公园,填补了高标准专业户外攀岩拓展设施历史空白;建成健身步道60公里。创新举办2018中国(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博览会。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0.62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能力提升。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生态乡镇85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15个。全市设立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09万公顷。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2天,PM2.5为50微克/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3.9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较好。全年分别比上年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2517吨、302吨、2031.51吨和3833.13吨。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标。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小幅增长。年末户籍人口561.33万人,比上年增加0.43万人;其中男性287.89万人,女性273.45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92.50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7.5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4%。人口出生率10.20‰,死亡率7.50‰,人口自然增长率2.70‰。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96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现金消费支出15634元,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28元,增长8.6%;人均现金消费支出19015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8元,增长9.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210元,增长6.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2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4.4平方米。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3万人,比上年增加0.4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6.99万人,增加2.8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6.26万人,增加2.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4.81万人,增加2.8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6.84万人,增加0.85万人。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6.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6.3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6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65万人。全年共支付32.30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76.17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100%社会化发放。全市32.2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管理率100%。
 
注:
 
(1)公报中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淮安统计年鉴-2019》公布为准。
 
(2)GDP、产业增加值和人均GDP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房地产业投资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建设单位自建房屋和物业管理、中介服务,以及其他房地产投资。
 
(4)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