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六个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生态保护、民生事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万亿元左右,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左右。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1929.5亿元,增长1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9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14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5.9%。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8%。实现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7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先导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5.7%。成为首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改革开放纵深迈进。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江苏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6人获评先进个人。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等举措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全年新增私营企业9.9万家,注册资本4302亿元;新增个体户17.6万家,注册资金219亿元。国资国企改革稳步实施,新设混合所有制企业21家,完成企业公司制改革4家。在全国率先启动推广“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关停淘汰落后低效企业1757家。降低企业负担360亿元,“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259.7亿元。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调整优化。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0.09亿元。推广耕地轮作休耕,提升耕地质量。全年夏粮总产量23.85万吨,比上年下降9.6%;秋粮总产量64.07万吨,比上年下降3.0%。夏粮、秋粮亩产分别比上年提高3.5%和1.3%。畜禽养殖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85万吨,比上年下降49.6%;禽蛋产量0.92万吨,比上年下降58.9%;水产品产量19.56万吨,比上年下降16.9%。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7.37万亩,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5.38万亩。年末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9.3%。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90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6个,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562名。年末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社3772家,持股农户比例超过98%。集体合作农场216家。农村集体经济总资产1970亿元,村均年稳定性收入8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量提质。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6%。35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保持增长,行业增长面达74.3%。10个行业大类产值超一千亿元,其中前六大行业实现产值2.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7%。高端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83%,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51.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2.2%。新增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和试点示范项目5个,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44个,累计达262个。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2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竣工产值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7.9%,竣工率70.3%。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03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3%,其中新开工面积40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4%。年末拥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1345家,实现利税15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7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2.7%。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投资需求保持稳定。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56亿元,同口径增长4.5%。其中工业投资1102亿元,同口径持平;服务业投资3450亿元,增长6.1%;民间投资2949亿元,增长14%。投资结构继续优化调整。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5.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分别达77.5%和40.5%。民间投资主体地位稳固,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4.7%。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市房屋新开工面积28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2%;房屋施工面积1165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房屋竣工面积150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7%;商品房销售面积19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保持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6.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034.6亿元,比上年增长7.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12.3亿元,比上年增长9%。生活类商品增势较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2.8%、15.3%和19%。新型商业模式较快发展。全年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额超2000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互联网零售额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4.89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88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2768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7%和6%。年末全市共有5A级景区6家(11个点)、4A级景区35家、五星级饭店28家。高等级景区、星级酒店、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数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