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8年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55807万元,增长3.9%,其中,进口额24699万元,下降7.4%;出口额31108万元,增长15.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2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89公里,普通干线公路812公里,农村公路9011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3.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5.5%,其中汽车22.8万辆,增长15.5%。
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8亿元,比上年增长90.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亿元,增长5%;电信业务总量35.5亿元,比上年增长95.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83.9万户,比上年增加11.5万户。全市宽带接入用户37.1万户,比上年增加5.7万户。
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912.8万人次,增长31.6%。国内旅游收入261.1亿元,增长28.1%。旅游总收入261.2亿元,增长28.1%。入境旅游者人数7551人次,同比增长12.6%;旅游外汇收入245.5万美元,同比增长7.3%。
八、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31.5亿元,比年初增加147.5亿元,增长10.7%。各项贷款余额738.4亿元,比年初增加114.6亿元,增长18.38%。
年末全市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377.34亿元,比年初增加35.17亿元,增长10.28%;人民币贷款余额263.94亿元,比年初增加27.86亿元,增长11.8%。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14.6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2.0亿元,下降9.9%;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2.2亿元,增长70.8%;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5亿元,增长17.0%;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9.9亿元,增长12.8%。全年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3.2亿元,下降27.5%。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4.5亿元,增长11.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8全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招生0.64万人,在校学生达到2.17万人;普通高中共招生1.46万人,在校学生达到4.69万人;初中共招生2.73万人,在校学生达到7.81万人。
全年全市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04件,比上年增长22%。全市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80份,成交金额30300万元。全年全市共取得省级以上2项科技成果。
年末全市有气象台站6个。全市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7个,全市有卫星云图接收站1个。
年末全市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1个,全年小震活动9次,最大震级2.1级。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7个。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实际用户8.32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图书72.9万册。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乡村诊所)2230个,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床位8839张,卫生技术人员7421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人口44.74万人。
年末全市拥有群众健身辅导中心、站点615个,体育指导员3640人,全年举办体育比赛活动90次。全年全市销售中国体育彩票10095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4元,增长7.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49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3元,增长9.1%。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8元,增长6.4%;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4957元,增长12.4%。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8.2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1.5万人,增加1.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8.5万人,增加0.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9.3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8.9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8.9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
全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0万人,比上年减少0.4万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8亿元,发放资金比上年减少0.1亿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8.4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7亿元,发放资金比上年增加0.3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市区(不包括平鲁区,下同)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237天,比上年减少5天,大气综合污染指数为5.62,比上年下降4.7%。
全年市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集中供热面积304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8.3万平方米。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4起,比上年增加32起,上升145.5%;死亡59人,比上年增加17人,上升40.5%。其中,道路交通发生事故47起,比上年增加34起,上升261.5%;死亡52人,增加29人,上升126.1%。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5.本公报部分数据来源于部门统计。
6.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节能降耗指标单独发布。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