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9-05-20 淮北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7.4%;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0%。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8.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7%。从工业投资看,全市工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8.2%。其中,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50.9%;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7.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9%。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7.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7.4%,其中住宅投资同比增长28.9%。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73.1万平方米,增长16.5%,其中住宅销售建筑面积145.6万平方米,增长7.7%;房屋施工面积1522.7万平方米,增长0.7%;房屋竣工面积42.7万平方米,下降64.5%。
 
全年重点项目共616个,年计划投资453.1亿元,完成投资497.8亿元,同比增长3.7%,占年度计划的109.8%。其中续建项目163个,计划新开工项目202个,储备项目251个。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6.8亿元,增长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7.7亿元,增长14%。按消费类型统计,实现商品零售309.1亿元,增长11.6%;餐饮收入15.4亿元,增长11.6%。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全市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12.8亿元,增长12.9%;饮料类商品零售额2.1亿元,增长4.7%;烟酒类商品零售额4.6亿元,下降9.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5.2亿元,下降0.2%;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4.5亿元,增长9.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4.8亿元,增长12.7%;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3亿元,增长21.6%;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15.3亿元,增长17%;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4.6亿元,增长13.8%。全市纳入统计的14家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3亿元,下降37.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18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出口66210万美元,增长18.7%;进口5634万美元,增长11.6%。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569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1.5%。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2个,其中协议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1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15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开工规模项目176个。
 
全市有相山风景区、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龙脊山风景区、南湖风景区、双堆集烈士陵园、临涣文昌宫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及东湖风景区14处A级景区,其中4A级景区3处,3A级景区9处,2A级景区2处;拥有口子国际大酒店及凌云宾馆等星级宾馆3家,其中五星级1家,3星级2家。旅行社35家;省级旅游农家乐18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13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多人。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21947人次,比上年增长10.1%;接待国内游客1666.4万人次,增长12.8%。旅游外汇收入1095.2万美元,增长16.9%;国内旅游收入109.5亿元,增长14.3%。成功举办葡萄采摘节、黄里杏花节、石榴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
 
七、交通、邮电
 
全年公路客运量1348万人,旅客周转量12505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4294万吨,货运周转量2195437万吨公里。年末全市公路里程4290.7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95公里,国道155公里,省道272.2公里,县道416公里,乡道604.7公里,村道2760.2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7.5万辆,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5.1万辆,增长14.8%。
 
全年邮政行业完成业务总量5.9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实现业务收入3.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快递业务量达到1721.3万件,比上年增长43.7%;快递业务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年末全市邮政营业网点56个,机要通信网点2个,村邮站14个,信箱(筒)56处;全市共有快递企业23家,其中邮政速递物流公司(EMS)1家,民营快递企业22家,快递网点217个,各类车辆717辆,从业人员2600人。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3万户,比上年减少5.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94.5万户,比上年增加15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96.3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2.9万户,比上年增加11.2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增速居全省第一。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3亿元,比上年增收9.8亿元,增长16.2%;上划中央收入55.2亿元,比上年增收11.8亿元,增长27.2%;出口货物退增值税2.4亿元,增长28.2%。分级次看,市级财政收入89.3亿元,增长20.6%;濉溪县财政收入39.6亿元,增长18.1%。全市完成财政支出166.7亿元,增长9.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1亿元,增长3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亿元,与上年持平;医疗卫生支出16.5亿元,增长8%;农林水事务支出15.1亿元,增长2.3%;教育支出30亿元,增长18.7%;节能环保支出3.2亿元,下降36.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亿元,增长13%;交通运输支出4.4亿元,增长58.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75.4亿元,比年初增加74.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99.8亿元,比年初增加80.8亿元,增长11.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37.1亿元,比年初增加68.8亿元,增长7.9%。金融存贷比63.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保费总收入35.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21.7亿元,增长4.6%;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4.1亿元,增长19.2%。全年赔付支出13.9亿元,下降0.8%。其中,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6.6亿元,下降25.4%,综合赔付率30.3%;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7.3亿元,增长40.9%,赔付率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