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163.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2.4%。
全年六个重点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279.15亿元,比上年增长0.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7.6%(见表6)。
表62019年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9%。全年燃料油产量360448吨,比上年增长84.0%;新能源汽车产量8.30万辆,增长29.6%;3D打印设备产量780台,增长34.9%(见表7)。
表7201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06.25亿元,比上年下降13.7%;实现税金总额2253.73亿元,下降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1.1%。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8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918.88万平方米,增长7.0%;竣工面积9231.95万平方米,增长16.0%。
四、批发和零售业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02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0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批发销售额10.85万亿元,增长0.5%。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97.21亿元,比上年增长6.5%(见表8)。其中,无店铺零售额2403.19亿元,增长13.0%。网上商店零售额1896.51亿元,增长1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1%。
表8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331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B2B交易额19997.6亿元,增长7.8%,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比重为60.3%;网络购物交易额(含服务类交易)13188.50亿元,增长27.0%,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比重为39.7%。
至年末,全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达277家。其中,商场商业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69家。全年全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营业额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全年全市新集聚商业零售品牌首店986家,其中全球首店及亚洲首店、全国首店及大陆首店、华东区域首店、全市首店占比分别为2%、22%、13%和63%。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50.44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09608.51万吨,比上年增长2.1%。旅客发送量22237.84万人次,增长3.4%(见表9)。
表92019年货物运输量与旅客发送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2031.32万吨,比上年下降1.4%;集装箱吞吐量4330.26万国际标准箱,增长3.1%。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48.3%,其中国际中转比例10.8%,分别比上年提高1.5和2.0个百分点。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78.5万架次,增长1.7%;进出港旅客达到12179.14万人次,增长3.5%。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7985.70万人次,增长4.2%;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4193.44万人次,增长2.3%。
全年上海港接待国际邮轮靠泊259艘次。其中,以上海为母港的邮轮226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189.3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2%。邮轮母港旅客吞吐量占95.6%。
有序推进10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18号线等4条地铁项目建设。至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7条,长度达到704.91公里,运营车站415个。至年末,地面公交运营车辆达1.79万辆。其中,国V及以上和零排放公交车13614辆,占全部公交运营车辆的76.1%。公交运营线路达1575条,线网长度8997公里;运营出租车4.0万辆,客运量5.63亿人次。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60.12亿人次,日均16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38.84亿人次,增长4.7%;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85亿人次,下降0.8%。
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汽车441.5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2.2%。其中,私人汽车339.90万辆,增长12.5%。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70.04亿元,比上年下降6.2%;电信业务总量2244.05亿元,增长56.7%。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4.57亿件、包裹业务210.94万件、快递业务31.33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288.84亿元。
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2309.43亿元,比上年增长7.6%。
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级宾馆195家,旅行社1758家,A级旅游景区(点)113个,红色旅游基地34个(见表10)。
表102019年旅游设施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