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8年
17.54
230.78
2019年
18.03
309.12
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9.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4.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5%。
八、教育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1所,学生数3653人。中学21所,其中高级中学4所,高中生数11535人;初级中学17所,初中生数31212人。小学200所,学生数77911人。年末幼儿园(学前2年)403所,在园幼儿23414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5%,初中入学率达100.38%,高中阶段入学率65.9%。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34人。“两基”覆盖率100%。
九、文化和卫生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群艺馆1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12个,乡镇文化站138个,农家书屋1142个,寺庙书屋516个,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个(市康巴文化艺术团),非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4个(11县民间艺术团、市三江茶马艺术团、三江少儿艺术团、三江寿星艺术团)。市及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转播台33座,市及县级以上中波转播发射台4座,市广播电视台1座,县广播电视台10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8.7%和98.72%。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89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市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乡级卫生院138个,民营医院12个、个体诊所37个。医疗机构床位数2765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3.5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3314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人。农牧区医疗制度政府补贴标准555元/年,农牧民参保率100%,僧尼健康体检经费标准200元/年。
2015-2019年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技术人员数
床位数
技术人员数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每千人技术人员数
2015年
2389
2219
3.14
2.92
2016年
2435
2293
3.12
2.94
2017年
2575
2601
3.3
3.33
2018年
2645
2986
3.39
3.83
2019年
2765
3314
3.5
4.2
十、人口和就业
人口总量基本稳定。全市总人口为798067人,其中:农牧区人口为691143人,非农业人口为106924人。人口出生率为13.92‰,死亡率为6.22‰,自然增长率为7.69‰。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153人,开发就业岗位8319个,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78万人次。开展军旅式技能培训人数131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11545元,比上年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32650元,较上年增长10.9%。
物价总体运行比较平稳。2019年昌都市居民消费价格较去年上涨2.5%。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同比呈“七涨一降”格局,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7%、4.5%、3.0%、0.3%、0.4%、3.9%和4.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0.3%。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到2019年底,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4329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98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036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1377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6145人,参
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20243人。全市城镇居民共有5329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有78431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有五保集中供养中心11个,公办儿童福利院2所,集中收养1680人。有意愿的五保老人、孤儿集中供养率为100%。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781.1万元。
十二、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向好。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共造成10人死亡,7人受伤,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6.6%,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7.5%,受伤人数同比持平。直接经济损失1407.79万元,累计受灾人口1462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36.73公顷,房屋受损327间。
十三、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创建118个自治区级生态村、6个生态乡镇。全市累计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6个、生态村349个。卡若区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有效监测天数363天,其中优良天数363天,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100%。全市主要江河干流、流经各县(区)城镇地表水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国家生态环境部于11月16日正式将我市评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