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2001年,随着全市宏观经济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以及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消费者信心有所增强,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1.3亿元,增长8.7%,县的零售额8亿元,增长6.7%,县以下零售额7.9亿元增长3.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51.6亿元,增长7.1%,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2亿元,增长22.0%。从商品类别看,吃的商品零售额24.6亿元,增长10.9%,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36.2%,穿的商品零售额14.0亿元,增长6.9%,所占比重为20.8%,用的商品零售额24.0亿元,增长6.7%,所占比重为35.6%。 集贸市场稳定发展,商品交易额平稳增长。由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交易管理、规划经营等措施,全市集市贸易商品交易额13.3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其中主要商品粮食和蔬菜成交额分别达到2.3亿元和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2.9%。 市场物价小幅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7%。从分类看,食品、衣着、居住及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用品、交通和通讯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有所下降。 六、对外经济 2001年,全市进一步强化外贸工作,大力发展旅游贸易和边境贸易,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以及上年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全市对外贸易仍保持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21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进口总额7480万美元,下降5.7%,出口总额4669万美元,增长141.5%。在进出口总额中,边境贸易进出口完成860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137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他贸易进出口完成1382.5万美元,增长357.9%。我市克服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不景气的负面影响,积极扩大对俄贸易。全年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987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1.3%。其中出口3619.2万美元,增长391.3%,进口6259.1万美元,下降11.7%。 招商引资向纵深发展。全市引进项目资金3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签定经济技术合作项目91项,实际到位资金6.3亿元。 旅游事业稳定发展。全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4.8万人,比上年增长21.2%,旅游外汇收入774万美元,增长14.5%;接待国内游客80万人,比上年增长2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人民币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增强。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30.2亿吨公里,其中,铁路14.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5%,公路10.3亿吨公里,增长11.9%,水运5.9亿吨公里,增长51.2%。完成旅客周转量17.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其中,铁路10.8亿人公里,与上年持平,公路6.8亿人公里,下降1.4%,水运685.3万人公里,增长178.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43.2万门,比上年增长1.9%,住宅电话用户40.7万户,比上年下降6.7%,其中城市28.5万户,下降17.6%,农村12.2万户,增长35.6%。移动电话用户39.4万户,比上年增长62.8%,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达4.2万户,比上年增长147%,IP国内长途电话通话长达1533万分钟,增长31倍,新增IP电话国际通信业务,通话时间长达6.1万分钟。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1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3亿元,增长12.3%。财政支出18.1亿元,增长30.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7.6亿元,增长30.9%。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存、贷款总额稳定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5.3亿元,比年初增长13.4%,其中,企业存款25.8亿元,增长21.3%,城乡居民蓄存款150.8亿元,增长11.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4.3亿元,比年初增长4.7%,其中,短期贷款175.5亿元,增长6.9%,中长期贷款31.9亿元,下降4.6%,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6.3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63亿元,增长18.9%,寿险保费收入1.63亿元,增长11.6%。支付各类赔款0.56亿元,比上年下降64.3%。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38亿元,增长46.2%,寿险赔付金额0.18亿元,下降86.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稳步发展。由于高等学校继续扩大招生,2001年招生5480人,比上年增长17.8%,在校学生达16112人,比上年增长19.8%,毕业生2574人,比上年增长7.2%,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7105人,比上年增长136.2%,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2740人,比上年增长2.4%,普通中学195所,在校生135605人,其中,初级中学148所,在校生113675人,普通高中12所,在校生21930人,小学1068所,在校生203987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55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5906人,职业中学在校生5922人,其中,职业初中856人,职业高中5066人。 科技队伍稳定增加。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251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3032人。 科技经费投入加大,科技实力增强。全年科技三费支出1179万元,增长10.6%,科技事业费支出434万元,增长19.2%。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89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3项,市级科技成果86项,年内共签约技术合同120份,成交额540万元,全市民营科技企业400户,从业人员1.2万人,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 十、文化、卫生和教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7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9.4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87%,有线电视用户17.45万户。市图书馆购书1.2万册,馆内藏书达62.8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61.1万人次。 卫生事业规范运行。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97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7869张,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059人,其中医生5592人,护师、护士3768人。妇幼保健卫生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397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61个,床位584张,卫生技术人员1105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体育健儿年内共获奖牌169枚。其中全国比赛获1金1银4铜,全省比赛获52金58银53铜,全年向国家输送运动员6人次,向省队输送19人,向省体校输送32人。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人数达93万,占人口总数的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