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5 佳木斯市统计局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踏实苦干,进一步加大了“十大实效工程”和“五年再造一个佳木斯”的宏伟目标的推进力度,取得了改革、稳定、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好形势,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增幅比上年高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8亿元,增长13.0%;第二产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67.2亿元,增长13.8%。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6:29.0:47.4调整为24.0:28.0:48.0。

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稳步推进。企业战略性调整重组取得新进展,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改制面达81%,扭亏增盈工作成效显著,地方工业结束了连续9年亏损的局面,实现了整体扭亏的目标。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够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工业经济的运行基础仍然比较脆弱,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保障任务繁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增加;地方财政仍较困难,财政紧张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二、农业

2001年,我市坚持走效益型农业的发展道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优质品种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优良品种推广率为95%。农业生产在多灾之年仍获较好收成,实现了历史上第三个丰收年。粮豆薯总产量达50.1亿斤,比上年增长17.9%,分品种看,四大粮食作物呈“三增一减”趋势,水稻增长12.9%,玉米增长17.2%,大豆增长36%,小麦下降13.2%。经济作物中,甜菜和蔬菜产量分别增长23.4%、15.5%,油料、烤烟产量分别下降10.2%、5.5%。

绿色食品产业加速发展。全市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增长47.1%,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37个,绿色食品产业牵动农户4.5万户,占全市乡村总户数的15.4%。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绿化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6400公顷,比上年下降1.2%,育苗面积896公顷,比上年增长17.7%,抚育采伐面积4513公顷,比上年下降4.1%,出材8.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森林覆盖率达到16.4%,比上年提高0.3百分点。

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所占比重提高,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畜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19.4%,实现畜牧业增加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年肉类总产量9.2万吨,比上年增长15.7%。水产品产量4.03万吨,增长0.8%。

乡镇企业在调整中发展。据市乡镇企业局统计,全市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营业收入120.2亿元,增长10.3%;实缴税金1.9亿元,增长11.8%;净利润6.6亿元,增长11.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2.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8%,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439台,增长1.9%,拥有小型拖拉机66412台,增长11.1%。拥有农用排灌机械8429台,增长0.7%,化肥施用量(折纯)66621吨,增长9.7%;农药施用量2186吨,增长1.3%;农村用电量23063万千瓦时,增长15.9%。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年完成土石方2884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52.7万亩,打井899眼,年末全市排灌机械保有量达到15.77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3.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7.6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1年,全市工业领域继续贯彻“抓大放小”方针,以市场为主体,深化国企改革,加快结构调整,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长,地方工业实现整体扭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即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4.3亿元,增长2.7%,重工业完成产值28.4亿元,增长8.6%,中省属工业完成产值15.9亿元,下降1.2%,地方工业完成产值36.8亿元,增长8.0%。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5.2亿元,下降12.5%,集体工业完成产值7.1亿元,下降6.3%。大中型工业完成产值31.3亿元,增长2.4%。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0.8亿元,增长2.8%。实现产品销售率96.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52.5,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796万元,比上年减亏5790万元,减亏32.9%,其中,中省属工业实现利润-12094万元,增亏3%,地方工业实现利润299万元,由上年-5845万元转赢,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扭亏工作目标,结束了地方工业自1992年起连续9年的赢亏相抵净亏损局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金28405万元,比上年增长8.4%,全部亏损企业亏损额18466万元,比上年减亏19.4%,应收帐款净额195202万元,比上年下降2.1%,产成品库存66580万元,比上年下降6.2%,实现工业增加值1017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3%。

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影响,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实现税金669万元,增长66.4%,实现利润1157万元,增长124.7%,竣工产值12.2亿元,增长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2万平方米,增长31.1%,竣工面积119万平方米,增长2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我市加大了争取国家投资和调动地方、企业投资积极性力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建设领域各方面争取和筹集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文化和教育等项目的投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2.5亿元,增长18.4%。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0.6亿元,增长19.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亿元,下降23.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1亿元,增长35.8%,住宅投资完成8.8亿元,增长30.2%,其他投资完成0.7亿元,下降27.6%。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其他投资所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64.6%、14.8%、16.8%和3.8%调整为67.8%、9.9%、20%和2.3%。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其他投资等新增固定资产27.3亿元,增长12.3%,本年度在建项目310个,比上年增加1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28个,比上年增加9个。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改建公路150公里,粮食仓储46717平方米,存储量33080万公斤,城市道路扩建17.58公里,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19.63公里,城市防洪堤长度15.83公里,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万吨,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4.8公里,各类学校新增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学生席位8.7万个,其他乳制品7200吨。